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楊蘭:警察書寫“討賊檄文”的工作智慧值得肯定

2015年12月03日09:52 | 來源:齊魯網
小字號
原標題:楊蘭:警察書寫“討賊檄文”的工作智慧值得肯定

  文︱楊 蘭

  “孟子曰:‘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今有逃犯居某,且不論他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如何,至今不肯歸案仍逃亡在外已是不孝。兒不孝,父母啼哭無人曉,雙親悲痛無人了,嗚呼哀哉……”近日,棲霞公安分局攝山派出所實習警察陳露的一則“招逃犯投案檄文”引同事們熱議。在這封檄文寫好后半個月,嫌疑人居某(化姓)就投案自首了。(12月2日 新華網)

  公安部門書寫“討賊檄文”規勸竊賊投案自首的做法,這在警界乃至國內都尚屬首例。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也讓這篇“討賊檄文”的主筆警察搖身一變,從一名普通的實習警察一下子成為了網絡紅人。對於“討賊檄文”,部分網友表示太過前衛、另類,有失執法威嚴。然而在筆者看來,公安部門首創試水“討賊檄文”的舉措,不失為一次大膽的嘗試和果敢的創新,不但值得肯定與期待,更體現了一種與時俱進的工作智慧,實屬難得。

  客觀而言,公安版“討賊檄文”有其存在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人民警察的本職工作就是維護社會治安、打擊違法犯罪、保護一方平安。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鑒於犯罪手段越發地隱蔽與多樣、犯罪分子越發地猖獗與狡猾等外在因素,辦案效率不盡理想。很多時候,公安部門的辦案執法陷入了“貓與老鼠捉迷藏”的尷尬局面。破案易抓捕難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一個讓警察們頭痛不已的“老大難”問題。

  如今公安部門書寫“討賊檄文”規勸竊賊投案自首的做法,無疑是一種值得肯定的正能量。盡管警方破案為市民追回財物挽回損失,只是一種職責所系的公共服務行為,但其行為的意義及其社會影響卻不能單純地僅以丟失的幾部摩托車和電動車的價值來衡量。據悉,“討賊檄文”的原始出處還得追溯到三國時著名文學家陳琳寫給曹操的那篇“討伐檄文”。通覽這篇“討賊檄文”,文筆大氣、氣勢磅礡,既富有正氣,更飽含深情。盡管照搬模范了古代經典檄文的文風,文言用詞也不太規范,但這絲毫不減損“討賊檄文”的勸解意味與告誡性。

  這篇公安版“討賊檄文”之所以能夠引發如此強烈的社會反響,之所以能夠成功規勸犯罪嫌疑人主動投案,無不是因為檄文本身字字心酸、句句深情,將犯罪嫌疑人出逃后家裡冷清寂寥、父母的揪心難過、煎熬與期盼等等光景描繪得形象生動,無疑戳中了在逃嫌犯心中那塊最柔軟的部分,父母晚年的種種淒涼之態給了當事人不小的心理沖擊與震動。單純算筆經濟賬,相比公安干警千裡追賊所付出的破案成本與代價,書寫“討賊檄文”規勸竊賊投案自首的做法,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顯得既經濟又劃算,這種與時俱進的工作智慧無疑值得各地警察圈效仿與反思。

  不言而喻,當這位實習警察憑借“討賊檄文”一夜躥紅的同時,客觀上也對改善公職形象、拉近警民關系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推動作用。不管是站在警方職責還是市民利益的角度來解讀,“討賊檄文”背后與時俱進的工作智慧,無疑都是值得肯定與期待的。

(來源:齊魯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