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有一種精神叫專一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韓非子》中的這一名句,現代科學也給出了解釋,即大腦兩半球的連接機制無法同時向左右手分別傳達“畫圓”和“畫方”的命令。無數事實表明,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相反,隻要專一,精衛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裡,除參加為期兩年半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她幾無長時間離開過東直門附近的那座小樓﹔為了不影響研究,她把孩子交給母親撫養,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還在充滿乙醚氣味環境下工作﹔從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中提取,歷經380多次鼠瘧篩選,經歷了190次失敗,最終提取了關乎上百萬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業軌跡,仿佛在提醒人們,無論是拉斯克獎,還是諾貝爾獎,都只是評價手段,最重要的是專一地做好專業的事。
誠然,“不專則不能”,但為什麼一些人跨界照樣成功?秘訣無他,還是專一。專業是社會分工的結果,而專一則是一種精神狀態。如果說專業是身體上的不同器官,那麼專一就是流動其中的血液。科學界巨星“三錢”之一錢偉長,在應用數學、彈性力學、中文信息學等領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戲稱為“萬能科學家”。錢老不管做什麼研究,都非常專一,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則功業可就。從這個意義上講,因為專一,所以專業。
然而,盡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礙,但要清楚什麼是自己的正業。不務正業,不僅不會成功,反而貽害無窮。明熹宗朱由校不專心治國,痴迷木匠,技藝堪比巧匠,卻誤國害民。現實中亦有不少這樣的人。有一所醫院的骨科專家,自擔任院長之后,便心有旁騖,熱衷搞房地產,醫院不斷拓展地盤,擴大規模,而急診、門診的服務質量,不進反退,病人及家屬怨聲載道。院長關注點轉移,下屬也開始仿效——你不務正業,我亦不必專注於此。許多教訓表明,在其位不謀其政,卻將精力用於怎麼升官、怎麼發財、怎麼享樂,終必誤人誤己。
荀子雲:“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許多稟賦很好的人,不屑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華,將大量的時間、心力耗費在名、權、利的執著上,事業偏軌,難有大成,殊為憾事。寄心於旁騖,或有短暫的滿足,卻終會在迷途中迷失。誠如屠呦呦答記者時所言:“我覺得科學要實事求是,不是為了爭名爭利”,但願一語能驚醒那些迷途之人。
在浮華喧囂的環境下,專一往往體現為一種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專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業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臨失敗,但至少能擁有內心真正的平靜,享受實現人生價值的快樂。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0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