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域外聽風:總有一個“兩難的高考”

暨佩娟
2015年10月26日04: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高考模式的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也許會在將來制造出更多跨越國境的影響,改變高考功能和高考文化

    

  英國《獨立報》近日報道稱,由於拿到高分的考生太多,劍橋大學無法篩選出“最聰明”的學生,正考慮重新引入統一入學考試,以取代現有的高中課程考試即A級考試。

  A級考試素有英國“高考”之稱,分為AS考試和A2考試兩部分。AS考試后就可以申請大學,高校根據考生的AS成績發放臨時錄取通知書,考生次年還可以考一次A2考試,隻要總成績滿足條件,就可以被高校錄取。

  不少歐美國家都傾向於通過多次考試招錄學生,考生被大學錄取的幾率較高。在美國,考生可以參加一年7次的SAT考試或一年5次的ACT考試,根據SAT考試或ACT考試成績報考大學﹔在西班牙,平時成績佔總分的60%,高考成績佔40%,學生還可以參加4門加分考試,但隻計算其中分數最好的兩科成績﹔在法國,如果考生分數比錄取線低的不多,還可參加口試補考。

  如此“人性化”的高考,使得大批學生相對輕鬆地進入高校,導致“優等生”泛濫,平均水准降低。據報道,今年申請英國高等學校的學生中,大約26%都得到甲等及以上成績。為了提高難度,英國政府近年來一直計劃改革,准備取消AS和A級考試之間的關聯性,考生隻能參加一次A級考試,且不許重考。

  其實,如此程度的“嚴格”,多數亞洲國家早已習以為常。韓國高考名為“大學修業能力考試”,一天內要考完4門,每年都有數十萬名考生參加,錄取率隻有50%,被稱為“核戰役”﹔日本學生要參加“大學入學中心考試”,根據分數再報考各所大學的自主考試,競爭異常激烈,有“地獄試”之稱。而中國高考多年來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次考試足以帶給人一生改變。

  近些年,歐美國家的高考在收緊,亞洲國家的高考卻在放鬆。2014年起,韓國高考從一次考試改為兩次,考生可自願選擇考試次數,成績取高的那次﹔日本文部科學省正考慮從2020年起,側重考查學生的學術成就和思維能力,替代側重死記硬背的大學入學考試,而且每年舉行多次考試,成績採用等級制﹔中國2017年也將推行新高考制度,英語提供2次考試機會,不分文理科,6個其他科目中可自選擅長的3科,每科都有兩次考試機會。

  英式的“寬鬆”高考,中國曾經羨慕許久,而中式的“嚴格”高考,英國卻正在緩緩靠近。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高考在各國呈現的不同狀態,以及未來不同方向的改革取向,跟所在國的人口情況、教育資源、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兩種甚至多種高考模式的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也許會在將來制造出更多跨越國境的影響,改變高考功能和高考文化。

  幾乎每個人心中,總會有一個兩難的高考。側重競爭激烈的統一考試,可以集中發力,快速聚集起“精英型”人才,高效地奠定社會的人才基礎﹔而要使更多人有機會接受高一級的教育,培育國民的創新能力,活躍整個社會的生機,人性化的多元考試則可接近“不埋沒一個人才”。說到底,社會關注不同,國家國情不同,教育就應該適時而動。無論如何拿捏公平與效率,時代都是決定高考形態的最大背景。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26日 05 版)

(責編:王吉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