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消除認知盲點
日前,由中國史學會和俄羅斯歷史學會共同主辦的“中俄紀念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研討二戰歷史。
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中俄兩國共同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具有重要意義。俄羅斯歷史學會秘書長彼得羅夫表示,這不僅是紀念中俄兩國艱苦斗爭換來的成果,而且是促進相互了解、守住歷史真相和鞏固雙方友誼的過程。“中俄兩國付出了沉重代價才獲得勝利,兩國歷史學家必須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歷史記憶,避免戰爭悲劇重演。”俄羅斯人文大學校長比沃瓦爾教授認為,在共同抗擊法西斯的斗爭中,中俄兩國形成了具有“戰略伙伴關系”性質的特殊關系。
不少專家坦言,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二戰的最后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但是,這一作用被大大低估。
丹麥奧胡斯大學社會科學院公關部專員何銘生在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即使中國在地理上與西方國家相隔甚遠,1937年前后,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倫敦時報》、法國《費加羅報》等西方主要報紙都對中國的抗日戰爭表現出一定的關注。“那時,西方媒體都意識到,正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將給世界帶來極大影響,日本的侵華戰爭將威脅到亞洲安全和穩定。”
“中國的八年抗戰不隻牽制了日本,也保護了美國的國防利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系副教授黃賢強說。
許多專家提到,舉辦這樣的國際研討會,有助於促進二戰史學界的交流,消除彼此間的認知盲點。
黃賢強舉例說:“過去,每當談到二戰時期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總會最先想到中美之間的合作,而容易忽略了中蘇合作。其實在抗戰初期,蘇聯就給予了中國很大援助。再如,說到二戰結束的原因,我們總會更重視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其實,這只是戰爭結束前的關鍵點之一。中國在八年抗戰中,人員和物資損失巨大,蘇聯加入遠東地區的戰爭加速了日本投降,這些同樣也是二戰結束的關鍵因素。”
何銘生也表示,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蘇聯在二戰中損傷的人數比其他國家都多,但是,西方國家中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在二戰中死傷人數僅次於蘇聯,居世界第二位。“包括中俄兩國在內的各國歷史學家應當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共同探討歷史真相。”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05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