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銳評:公安改革,利益取舍見真招

黃慶暢
2015年09月23日05: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再宏大的改革,也需要細微之處的變化呈現。

  落戶城鎮不難了,車檢煩心事少了,出入境更加方便了……老百姓的這些切身感受,道出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帶給人們實實在在的便利。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今年隨著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幕的開啟,警營處處激蕩著改革浪潮。月月都有新舉措,事事透著新思路,全國公安系統出台的一項項便民利民惠民政策,無一例外都圍繞著“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

  公安改革,從未間斷,公安工作伴隨著改革在不斷進步。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社會動態化、信息化帶來的巨大變化,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出現一些不適應的問題。這些不適應,既有思想理念上的滯后,也有能力素質上的差距﹔既有體制機制上的制約,也有警務保障上的不足。要破解這些長期困擾和影響公安工作發展進步的難題,必須迎難而上、改革創新。

  局部改革必須有全局意識。眾所周知,公安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公安機關是與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政府部門之一。公安工作千頭萬緒,任何一項改革舉措的出台,都會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且大多需要相關部門的協同推進。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人民群眾充滿期盼,也十分關切。因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審議公安改革《意見》和方案。

  “讓老百姓分享公安改革紅利,隻能提前,不能推后。”有了目標任務,沿著既定路徑,全國公安機關上下一心,以時不我待的勁頭,以“啃硬骨頭”和“釘釘子”的精神,努力讓一大批含金量高的改革舉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戶籍改革,全國已有24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台了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車輛管理,借助“互聯網+”,許多業務坐在家裡就能辦了,不必來回奔波,不用再排長隊﹔針對証明泛濫問題,公安機關率先明確18個不需要出具的証明﹔提升執法公信力,公安機關制定了干預、插手案件辦理的登記備案和責任追究……

  創新社會治安治理機制,做百姓的“守護神”﹔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當群眾的“貼心人”﹔完善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劍指“權力任性”﹔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打造“過硬隊伍”。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蹄疾步穩,公安改革紅利不斷顯現。人們在享受公安改革帶來的實惠之余,也愈發明顯地感受到了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特點和亮點,其中最值得一說的,莫過於對利益的取舍。

  舍去的,是白花花的銀子﹔收獲的,是人們對公安改革的認可,是民心。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利益取舍是改革的試金石。敢於“向自己開刀”、勇於突破自身利益藩籬,是公安改革的顯著特點,最大限度地還利於民是公安改革的根本目標。取消和下放6項行政審批事項,全國公安機關與591家檢驗機構,201家駕校實現產權、業務、人員脫鉤,1217名民警及近親屬退出檢驗機構、駕校經營活動。“隻要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再大的利益也得剝離,再多的麻煩也得自己承擔,再難的堡壘也得攻堅下來。”全國公安機關正在用實際行動兌現改革諾言。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盡管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進展順利、成效初顯,但這是一次全面系統、綜合配套、觸及根本的改革,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任務繁重、困難很多,改革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全國公安機關一如既往堅定改革,也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大力支持改革。

  我們有理由相信,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將帶來更多更大的實惠。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3日 17 版)

(責編:王政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