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抓鬮選擇專業看上去就不相宜

昨天上午,網上一則消息引發關注:湖南南華大學城建學院大二學生通過抓鬮選擇專業。對此,城建學院一名老師表示,該學院一直都採取這種方式給學生分專業,這樣做相對公平,學生們也都認可。(2015年9月12日京華時報)
抓鬮在咱百姓中解決某些“僧多粥少”問題簡單易行的辦法,不用殺死太多腦細胞,如果未抓中,也隻能自哀自怨 “我沒那個命”。但抓鬮選擇專業“現身”高等學府,看上去就不那麼相宜,咱高等學府的智慧都去哪了呢?
不過也別說大學選專業用到抓鬮沒智慧,在咱古代還有用到抓鬮選皇帝的。王莽末年,各地農民及地主官僚紛紛起義,全國處在四分五裂狀態之中。各部起義軍的首領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不約而同地想出了拉大旗作虎皮的主意。他們四處尋找西漢劉氏皇室子弟當皇帝,以便以興復漢室為借口來統領其他起義軍。不長時間,就找到了西漢景王的后人劉盆子、劉茂和劉孝三人。只是這三人由誰來當皇帝,眾起義軍首領都爭執不下。最后終於想了一法:抓鬮。起義軍在河南鄭縣城北修了一個高壇,壇上設立景王神位。眾首領向神位“禱告”了一番,然后抬上一個竹筐來。隻見筐裡有三個竹片,這就是讓劉氏三子弟抓的“鬮”。劉孝年長先抓,是一個空白竹片。第二個由劉茂來抓,又是一個空白竹片。最后當然是劉盆子抓到,隻見上面寫著“上將軍”三個字。主持儀式的樊崇一看,忙把劉盆子扶到高壇中央,然后率領眾起義軍下拜,一時間壇下高呼萬歲,黑壓壓跪了一大片人。劉盆子年方15 歲,是一個放牛娃,身上穿著破衣服,光著腳。他從來也沒見過這陣勢,頓時嚇得跑下高壇,把抓來的“神符”扔了就要溜走。樊崇一見著了急,忙叫人把新皇帝抓了來,命人嚴加看守。就這樣,劉盆子當了起義軍的傀儡皇帝,一直當了3 年。
對此你怎麼看?是不是挺熱鬧的?隻不過誰來當這個皇帝都無所謂,因為只是傀儡,但放在咱選擇專業上還“合腳”嗎?學生怎麼看?一名參加完抽簽的學生說“我覺得這種辦法挺公平的,如果想要自主選擇專業的話,就努力學習爭取考到前200名啊。即使抽到的不滿意也沒關系,大家都可以換的。”其實這只是一孔之見,前200終究名額有限,就像是運動會上的金銀銅牌,但我們還會尊重那些頑強堅持完比賽的人。學院的做法,對其他300名學生還有尊重嗎?
大學是要將一種價值觀帶給學生們,並且要將這個價值觀帶到社會來進行實踐的,這就是咱老祖宗告訴咱們的“傳道”,這個道如何傳,咱老祖宗也有深刻認識。在《呂氏春秋》中記有一個“孔子逸馬”的故事。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馬逃脫了束縛,吃了別人的庄稼,農民把馬牽去了。子貢以能言善辯著稱,請求去說服那農民,什麼話都說了,那農民不理他那套。有個剛剛侍奉孔子的粗俗的人,說:"請讓我去跟他說吧。"便對那農民說:"你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不是在西海種地,我的馬為什麼不能吃你的庄稼呢?"那農民很愉悅,對他說:"說話都像你這麼清楚就好了,怎麼能像剛剛那個人那樣!"解開馬的缰繩就給了他。
對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語言和方法,才能更接“地氣”有效。對待我們的大學生選擇專業,抓鬮的方法實在不敢恭維,是強加給學生的“相對公平”,是一種不負責任和缺少智慧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更不是一個妥善的辦法。學院要有善於破解專業選擇難題的勇氣,做好頂層設計,讓大家覺得相宜,這才是大學所應該“打的樣”。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