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部:筑牢主流,擯棄“虛無主義”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觀③

本報評論部
2015年08月10日04: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歷史並非不能考証、不能討論,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觀、價值觀。正確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選擇,既需考據事實,更需辨明是非

        

  記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構建社會關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對於一個人,失去記憶等於失去自我﹔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旦喪失了歷史的共同記憶,責任和使命便成了空白,現實和未來就沒了依憑,更談不上文化的積累、智慧的疊加。龔自珍所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道盡了正確歷史觀與國家興衰存亡的息息相關。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用怎樣的眼光打量歷史、用怎樣的方法理解歷史,所影響的決不僅是我們對過去的勾畫,更影響即將展開的未來。現實中,一些人不顧實事求是的原則,用假設否定事實,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觀分析否定客觀規律,用個別現象否定本質趨向,甚至編造歷史、混淆是非,以“重新評價”丑化英雄美化反面人物,以“重新發現”裁剪事實曲解歷史真相,最終達到“解構主流”“重構歷史”的目的。種種走偏的言行,正是“歷史虛無主義”的典型表現。

  具體觀之,虛無主義歷史觀的體現,第一是在“說事”時,改變歷史結論,美其名曰“新視角”,其實是強詞奪理為我所用。比如,提出“如果不搞五四運動”“如果不打抗日戰爭”“如果沒有抗美援朝”,以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推演,來証明自己的正確。再比如,罔顧歷史條件和歷史真實,提出“鴉片戰爭一聲炮響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殖民地統治有助於提高中國人素質”等等,都是無視史實信口開河的謬論。

  第二是在“論人”時,顛覆歷史評價,美其名曰“復雜論”,其實是要瓦解道德基礎。比如,“好人不好”,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雷鋒日記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匪,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更是“把中國踹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相反,“壞人不壞”,慈禧是“優秀的政治家”,李鴻章妥協投降是“爭取國家利益”,袁世凱也被贊為“為中國找出路”。在他們眼裡,為佐証自己的觀點,為了解構主流價值、歷史成了予取予求的工具,而不再是客觀的存在。

  第三是在“講史”時,歪曲歷史規律,美其名曰“再思考”,其實是要將歷史一腳踢開。比如,把傳統文化一棒子打死,認為儒家充滿“奴性”,道家安於現狀,法家崇尚專制,毫無可取之處。再比如,宣揚“告別革命”論,抹殺、貶損從太平天國、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等一切進步運動,從而否認中國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

  其實,所謂的歷史虛無主義,只是“有所虛無,有所不虛無”,本質上是對主流歷史觀念的否定,通過否定歷史來否定現實。這樣的言論之所以有一定市場,有著文化思想、社會心態的深層次背景。一些人對中國歷史文化不自信,視之為“糟粕”、以之為“落后”,因而罔顧事實發難國史﹔一些人對當前的道路和制度不認同,把現實中的問題歸因於近代中國錯誤的歷史選擇,因而無中生有質疑黨史﹔還有一些人對人類精神世界的崇高不在乎,在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的沖擊下嘲笑一切,無視在漫長歷史與崢嶸歲月中的精神沉澱,因而插科打諢矮化我們的精神史。

  歷史並非不能考証、不能討論,但需要有基本的是非觀、價值觀。正確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選擇,既需考據事實,更需辨明是非。歷史虛無主義者往往借“還原真相”“重新發現”之名,行史實虛無、規律虛無、道德虛無、價值虛無之實,而這些都沒有了,歷史本身也就隻能是“血污游魂歸不得”。蘇聯解體就是前車之鑒。從否定列寧、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蘇共歷史,受“重新審視歷史”的影響,蘇聯歷史教材被斥為“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謊言”,蘇聯教育部甚至曾要求銷毀全國學校的蘇聯歷史課本。結果是形象被玷污、信念被動搖、思想被搞亂,終致亡黨亡國。這些慘痛的教訓,離我們並不遙遠,提醒我們不可小覷顛覆歷史、解構主流帶來的現實危害,時刻警惕歷史虛無主義侵蝕思想的疆土、精神的領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如何看待歷史,決定著怎麼走向未來。“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更是筑牢主流、擯棄歷史虛無主義的必然選擇。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0日 05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