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這評那評,問題在怎麼評

高路
2015年06月16日03:24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評那評,問題在怎麼評

  氣象部門的“真金白銀”、老百姓眼中“太好掙的錢”——雷評,終究沒逃過被割肉的命運。據法制晚報報道,中國氣象局在簡政放權媒體通氣會上稱,取消“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防雷產品測試”等4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切斷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審批部門存在的利益關聯。這被輿論視為是氣象部門對總理批評的回應。4月2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總理曾斥責中介評估亂象,一口氣舉出了環評、水評、能評、安評、震評、交評、災評、文評、雷評、氣評……十多個例子。

  就其合理性而言,每個“評”都是一道關。既然是關就得有個把關的人,在一個項目開工竣工之前,政府通過審批和審核的方式保証他們在法律的框架裡運行,這是政府分內的事。環境保護事關長遠發展,能不慎重一點嗎?南方多雨,我國又是個雷電災害頻發的國家,雷評不做,人們又如何能放心地住進房子裡去呢?企業都有逐利的天性,能省的錢它多一分都不願意花,你不管他就可能不顧,你不把關,常常意味著放任自流。所以“評”本身並沒有錯。做雷評是要購置設備、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成本的,這也不同於義務教育這一類普惠性質的政府服務,沒有理由要求財政為這種服務買單。

  問題是怎麼評,由誰來評。在很多地方,政府部門下屬的企事業單位把活都包了,或者自己指定一兩家機構,不通過它們,根本連參評的資格都沒有。這就不合理了,一個事情一旦被個別機構把持,就很容易滋生腐敗也容易演變成壟斷,他要怎麼樣就怎麼樣,要怎麼收費就怎麼收費,你隻有繳錢的份。雖然此類收費有物價部門管著,但收費標准、成本核算說到底只是評定部門自己出方案,物價部門再審核一下而已。在這樣的過程中,難免有失真的現象,難免有官官相護的可能,總歸不如市場競爭來得可靠。就拿雷評這件事來說吧,雖然很重要,也很有技術含量,但它確實沒有重要到、也沒有復雜到必須由一兩家機構壟斷的地步。

  人們並不反對各種“評”,但對依附著“評”過小日子的“紅頂中介”非常反感。施工、檢測、審批,甚至用什麼設備,用哪家的設備都是一條龍的,在一個說一不二的制度下,你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質疑的權利,連討價還價的權利也沒有,因為人家沒有必要來理你這個茬。經就是這麼被唱歪的,央視就曾經報道過某省的防雷檢測,十年前就幾千元,如今一路暴漲到了十幾萬,甚至數十萬,比周邊的韓國日本還貴,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中國氣象局“取消‘雷電災害風險評估’‘防雷產品測試’等4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切斷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審批部門存在的利益關聯”,相較於前半句裡的讓利於民,后半句的與利益切割更重要,每個“評”的后面都站著一個紅頂中介,紅頂中介的背后又站著利益。總理批評的是各種莫名其妙的“評”,其實指責的是各種見不得光的利益輸送。切不斷利益的聯系,再多的民營機構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切掉利益,再不發達的市場也能培育起來。

  氣象部門取消4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固然可喜,但人們更希望看到在服務市場化上邁出切切實實的步伐。屬於政府職能的、不該收的錢一分都不能收,市場能提供的服務,就應該推向市場,政府不僅不應該插手,還應該從已有的利益糾葛中退出,改當一個監管者的角色。政府的手越短,市場的能力越強,這是被各種行業反復証明了的一個道理,用在各種各樣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上也一樣成立。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