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萬眾創新,政府革新要先行

郝  洪
2015年05月29日04: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政府革新先行,就是要打破種種體制機制障礙,給科技創新自由生長的空間

日前,上海《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正式出台。22條意見引發多方關注。人們關切的是,作為全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究竟會拿出什麼樣的政府資源、資金,動用什麼樣的行政力量,去參與全球競爭,完成頂層設計的任務。

梳理22條意見措施不難發現,上海拿出的最大資源是體制機制變革,最強的推動力是政府管理創新。22條意見措施,涉及科技、教育、財稅、金融等諸多領域的改革,處處可見政府簡政放權、創新管理的思路。這是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路線圖,更是政府自身改革創新的時間表。

科技創新的最大障礙在哪裡?在於體制機制的藩籬。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帶著自己的科研成果來到小組討論現場,痛陳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遭遇的層層審批、效率低下問題,導致一些科研項目“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

在前期的深度調研中,上海也發現,現有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政府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化投入機制不完善,產業鏈、創新鏈還不健全……這些不足和缺陷,正影響著創新的步伐。

“好的環境不是靠管出來的、不是靠政府的計劃排出來的、不是靠財政資金扶持出來的,是靠科學的制度釋放出來的。”政府革新先行,就是要打破上述種種體制機制障礙,給科技創新自由生長的空間。

制度的背后是文化。政府革新先行的意義,就是要以自身的引領、表率作用,為科技創新帶來巨大磁場效應,推動社會創新文化的形成。

先進生產力的出現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為政府行政力量所左右,它總在尋找適合它的土壤和環境。今天的全球化競爭,與其說是科技創新的競爭,不如說是科技創新文化的競爭。越是創新文化活躍的地方,越容易引發新的產業革命。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深厚的創新文化。當我們從上海世博會上近距離感受無所不在的創新脈動,當我們慨嘆於美國硅谷創新企業和科技人才的集聚,當我們羨慕工業4.0時代領跑者的創新思維,有沒有思考過:那些深入骨髓的創新文化背后,除了歷史的積澱,還有政府對創新文化持續培育、引導、呵護的努力?這種培育、引導、呵護,就是政府對自我角色的精准定位,對自我權力的約束,以及對市場的充分尊重。

培育和呵護創新文化,這是政府改革創新的更大價值。

不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體制機制,不僅會束縛住科技生產力,更會形成文化與思想的桎梏。在需要逐級請示、層層審批的制度下,我們已然習慣了對權威的服從,對經驗的盲目輕信,對實証研究的輕視,如何能夠培育出自由創新的文化?

政府改革創新,破體制障礙、拆制度藩籬,除陳規舊矩、掃暮氣舊習,由此帶來更高的行政效率、更好的公共服務,促成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良好互動關系。這些變革必然對科技創新文化土壤構建形成廣泛深刻的影響。

37年前,我們的科學工作者用滿腔熱忱擁抱“科學的春天”。今天,我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眼界和胸襟,用改革來擁抱“科技創新的春天”,也惟有改革才不辜負這新意盎然的春色。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9日 05 版)

(責編:宋煦冬、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