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中青報:孟子思想傳承的魂魄在民間

布克
2015年01月05日04:1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孟子思想傳承的魂魄在民間

  時值甲午冬至,孟子故裡山東鄒城的鄉親為紀念孟子逝世2303周年,舉辦了一場民間祭孟大典活動。據《孟氏宗譜》記載,公元前289年孟子壽終,享年84歲。孟子逝世的這一天正是冬至日。

  鄒城人說,冬至作為節候甚或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祭祀所表達的正在於此。這一天我們祭祀的孟子,也被后人尊為“繼往開來”的典范,在冬至日恢復傳統祭孟活動,亦有尊古以傳承、繼往以開來之意。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祭祀孟子?”鄒城儒家禮儀研究專家楊義堂說,當前重新評價孟子思想對我們的下一代傳承儒學文化更有現實意義。

  他說,孟子在戰國亂世、儒學不彰的情況下,繼承和發展了儒學,他的仁政理念、民本思想、治民之產的策略至今仍有積極的意義。孟子的大丈夫氣概和善養浩然正氣的氣魄,滋養和塑造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孔子讓我們知道了仁愛,孟子精神賦予我們民族骨氣、自信和擔當。如果沒有孟子,我們的民族精神就缺少一個頂梁柱,孟子精神讓華夏子民成為一個不僅有仁愛思想,而且絕不逆來順受的民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古往今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啊!

  那麼,恢復民間冬至祭孟禮儀對於當今又有何意義?

  “禮不可廢,因為禮是規制,規矩,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冬至祭孟,讓我們感受千年來對孟子的尊崇,讓我們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作為本次冬至祭孟大典的民間組織者、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任米懷志先生如是說。

  據他介紹,在鄒城繼恢復推出成人禮、鄉射禮等儒家禮儀及孟母教子傳統劇目的基礎上,本地的文化學者和一批文化愛好者,經過系統地研究挖掘和排演,終將冬至祭孟大典重新推出。其所有素材都源自當地文化學者的潛心挖掘研究,主要來源於《三遷志》、《鄒縣志》、《孟府檔案》和《四庫全書》。

  孟子文化傳承的魂魄在民間——冬至祭孟儀式來源於鄒魯、恢復於鄒魯,也將傳承、弘揚、扎根於鄒魯。

  鄒城文化學者表示,正因所有人員都來自鄒城民間,從而為今后常態化的民間祭祀孟子活動奠定了基礎。作為傳統文化的守望者,鄒城人也將如傳播文明的種子,讓孔孟之道在鄒魯大地上落地、成長、扎根,並結出更多文化碩果——鄒魯之地將再次成為中華禮樂教化之地。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