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魚予:為上調特困救助標准的武漢點贊

2015年01月01日15:41 | 來源:荊楚網
小字號
原標題:魚予:為上調特困救助標准的武漢點贊

  記者昨從武漢市民政局獲悉,為保障社會救濟、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從今日起,武漢市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城鄉散居孤兒等六類特困人員的救濟、救助標准將全面上調,此舉共惠及約2萬名特殊困難群眾。

  社會救助制度是一項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其實也被稱之為“社會福利”,它具有縮小差距和緩社會矛盾的穩定器作用。報道稱武漢市為保障社會救濟、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從元月1日起,對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城鄉散居孤兒等六類特困人員的救濟、救助標准將全面上調,此舉共惠及約2萬名特殊困難群眾。筆者以為值得點贊,它既是對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更是改善和保障民生,讓社會良性運轉,體現經濟實力的象征。但也需建立一種長效的社會機制,讓每一個該救助的人都能夠得到救助,堅守網底不破,能力兌現承諾。

  或許筆者“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憂慮。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在社會救助方面已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保障不夠、落實不力、制度“碎片化”等問題,仍有部分群眾基本生活困難,成為社會幸福指數的“短板”,民生政府的“軟肋”。在屢屢曝出的分配不公、尋租逐利的不公平狀況中,讓特困補助深陷困局。尤其是哪些人員符合條件,哪些處於政策邊緣,哪些想要渾水摸魚?都需要制度化厘清,用制度對這部分群體的界定。更要避免的是中飽私囊,讓這項決定著民生政策執行力、生命力保障能落實到位,守住社會的道德底線,促進地方的和諧與穩定。

  不得不說,武漢對特困救助標准的上調,讓困難群眾能“求助有門”、受助及時。但它也需要各部門加強溝通、協調、配合,通過全面、細致的工作,保証困難群眾受助及時。對線下的困難群眾提供及時、必要的照料,防止“漏助”﹔民政部門更要經常深入群眾,對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況要有基本了解,完善好救助體系,著力消除“盲點”﹔在加強救助信息平台建設中,用清晰、准確、、動態化管理,不讓困難群眾因為社會的遺忘而感到絕望﹔更要通過各類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和動員社會愛心、慈善力量參與,共同救助身邊的困難群眾。

  毋庸諱言,再好的福利政策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制度支撐,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公示,也是徒勞無功﹔再好救助辦法如果沒有自我脫貧意識,也隻會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因此提高救助標准更要對救助資金、物資使用管理情況加強核查監管和相互銜接,對騙取、挪用、侵佔救助款物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決不姑息。對受助者要出台細化規定防止有能力、有潛力、能夠自食其力者混入其中,變成鼓勵“懶人”。

  上調特困救助標准的武漢的確值得點贊,是辦好事實事,是彰顯保障民生的最后一道防護線。在上調救助標准同時更應有特困人員醫療、失業、義務教育、住房、臨時救助等配套的專項救助制度,或許對促進社會公正,共享改革發展果實,兜底民生有更多的積極意義。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