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論:海上絲綢之路體現大國擔當

周方銀

2014年06月27日03: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日益廣泛和深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中國外交布局中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海上通道建設,其中包含了源遠流長的精神和文化,並因此具有了超越時空、跨越文化的恆久魅力。這一精神內涵通過不斷填充新的時代內容,始終處在動態演化過程之中。因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淵源,並兼具濃厚時代色彩的概念。

  在新時期中國外交總體布局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具有世界胸懷的國家,近年來的中國外交表現出“重視周邊,但不局限於周邊”的特點。周邊命運共同體、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三者的建設,雖然各有差異,但作為中國外交的頂層設計,周邊、陸上、海上三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三個方向的配合有助於把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輻射到更廣泛的區域,也有助於更均衡地加深中國與不同國家和人民的相互關系。

  其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中國成為海洋強國的進程相匹配。從長遠來說,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實現與世界的共同發展,更好地履行國際責任的必由之路。從地緣上說,中國既擁有廣闊的內陸腹地,也有著漫長的海岸線。中國具有的總體實力和地緣特點,決定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將是一個陸海復合型強國,需要在對外戰略中追求和實現陸地與海洋之間的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協同推進,有助於在中國和平發展的過程中實現陸海之間的動態平衡,盤活中國外交的總體布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也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基本格局已經形成。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推進,可以對中國開放型經濟體系起到補充、完善和進一步提升的作用,形成一個龐大、復雜、具有強大輻射能力的全方位的交流網絡。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內含了對一個人口眾多、規模巨大、形式新穎、務實高效的經貿合作關系以及社會文化交流網絡的建設過程。與相關國家共同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也是一個從政治、經濟、安全、社會、文化等方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是中國外交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試驗場所,是不同文明相互交往的重要渠道。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努力在國際社會倡導許多兼具務實態度和超越精神的外交理念,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正是這些理念的體現。而中國的外交理念,也隻有通過與世界不同國家不斷深入的交往和合作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其生命力和價值。

  (作者為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27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曹昆、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