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體壇觀瀾:俱樂部應多些“開源”嘗試

厲衍飛

2014年05月07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俱樂部實現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無非就是 “開源(增加收入)”和“節流(減少支出)”兩個思路。中國足球目前的大環境下,“開源”是更合時宜的選項 

“五一”前,一條重磅消息砸向中國足壇:乙級聯賽的一家俱樂部宣布籌劃上市,並公布了時間表——4月26日開始發售原始股,6月中旬海外上市。

消息一出,網上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是第一個吃上市這隻“螃蟹”的國內足球俱樂部,此舉具有開創意義﹔也有人認為這家俱樂部操之過急,有炒作、博眼球的嫌疑。

且不論這家俱樂部上市的目的何在,也不論其上市結果如何,這家俱樂部的上市嘗試的確可以引發社會對國內職業足球俱樂部經營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經歷掃賭反黑后以一個嶄新面貌回到球迷視野的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特別是中超聯賽,近幾年又火了起來:隨著各家俱樂部大手筆資金投入和大牌外援、外教的加盟,比賽精彩了,球市也火爆了﹔隨著廣州恆大隊上賽季亞冠登頂,中國職業足球似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但是,中超聯賽繁華的背后也埋藏著一個值得重視的隱患:俱樂部的運營難言樂觀。據報道,中超俱樂部2013年共虧損2.64億元,創歷史新高。16家俱樂部中僅有廣州恆大和遼寧衡業兩家俱樂部盈利,其中廣州恆大盈利8590萬元,遼寧衡業盈利1795萬元﹔而虧損的14家俱樂部中,廣州富力的虧損最多,虧損額為1.5349億元。

衡量職業聯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俱樂部的財務狀況是一個重要指標。職業聯賽要實現長久發展,俱樂部的財務狀況起碼要做到收支平衡,最好能實現盈利。而中超聯賽7/8的俱樂部處於虧損狀態,顯然不能令人滿意。如果俱樂部不能“養活”自己,一旦投資方的資金鏈出現問題,俱樂部的生存和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影響職業聯賽的生態。

俱樂部實現收支平衡乃至盈利,無非就是 “開源(增加收入)”和“節流(減少支出)”兩個思路。就中國職業足球目前俱樂部花大價錢買外援、請外教的“金元政策”盛行的大環境下,似乎“節流”不太符合發展的“潮流”,而“開源”是更合時宜的選項。

上市只是俱樂部實現“開源”的一種途徑,是否適合國內職業足球俱樂部也未可知﹔國內職業足球俱樂部的“開源”嘗試不妨在電視轉播、廣告等方面多吃幾隻“螃蟹”。

《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07日 15 版)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