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2013年8月8日

■如果有一天,你會不會老無所依?

    ◆去哪裡養老?◆
    ·歸居田園?候鳥生活?候鳥生活?你如何選擇
    去哪兒養老不僅是老人們的話題,也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糾結的問題。就如著名演員宋丹丹在節前發出的那條“該去哪裡度晚年”的微博,如果吃穿住行都將是古都考驗我們的項目,年輕時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不是真的會在老年時離它而去?這種可能的變化,是不是也會影響我們千百年的養老方式,或者會帶動資金的流動和經濟的平衡發展?

    ·明天我們是否會“老無所依”?
    近日,巴克萊集團發布報告稱,由於中國養老金缺口的不明,未來將顯著影響中國的政府性債務水平。此外,更有外國媒體援引國內研究機構發布的材料稱,未來20年內中國的養老金缺口將累計至10.9萬億美元,這將導致未來中國老無所依。至此,中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再度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幸福養老靠什麼?◆
    ·服務、資金、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每個老人都有個養老夢:操勞大半輩子后,在晚年時能享受上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兜裡能揣著沉甸甸的養老錢,還要能精神充實開心快活。這個夢裡寄托著老人三個朴素的心願,我們做好這三件事,滿足了他們的心願,養老也就不難了。

    ·養老要靠自己,不要靠子女
    因為從我國人口撫養比來看,根據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的研究“1990年18個中國人養一個老人,2000年10個養一個,現在是3個養一個,很快就將2個養一個,再不放開計劃生育政策的話,按1.12的總生育率,我國將進入0.9個人養一個老人的超級老齡社會。”這意味著未來勞動人口增速會低於非勞動人口,依靠子女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的根基已經不復存在。

    ·養老要多靠自己辛勤勞動,不要單純靠國家
    因為無論從我國當前的社保缺口還是從人均壽命的延長預期來看,目前我國的社保制度很難滿足“交15年領40年”的美好初衷,從國際上多數國家來看,事實上也早就實行了65歲退休制,比如瑞典1950年代曾規定70歲退休,后來降到65歲,后來又升到67歲﹔英國也曾經規定雇員必須繳納社保稅達44年,后來降到39年,再后來降到30年。故而從可見的未來來看,縱使社保制度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僅憑依靠國家來養老亦很難滿足百姓富足養老的目標,而更有可能的是每個人不得不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做好通過更長年限的辛勤工作來養老的心理准備。

    ·養老要趁早,不要拖沓
    在經濟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一生收入往往符合“鐘形理論”的觀點,即一個人在職場中期的收入會達到其一生的高點,而在職業初期和末期則普遍收入偏低,這意味著如果養老規劃因為種種原因而推遲,如初期收入較低或年齡還輕不急養老等,那麼很有可能在養老規劃上面臨收入的高峰期已過或時間積累不夠長等尷尬局面。[詳細]

    ◆去哪裡養老?◆
    ·歸居田園?候鳥生活?候鳥生活?你如何選擇

    去哪兒養老不僅是老人們的話題,也成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糾結的問題。就如著名演員宋丹丹在節前發出的那條“該去哪裡度晚年”的微博,如果吃穿住行都將是古都考驗我們的項目,年輕時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不是真的會在老年時離它而去?這種可能的變化,是不是也會影響我們千百年的養老方式,或者會帶動資金的流動和經濟的平衡發展?

    ·明天我們是否會“老無所依”?
    近日,巴克萊集團發布報告稱,由於中國養老金缺口的不明,未來將顯著影響中國的政府性債務水平。此外,更有外國媒體援引國內研究機構發布的材料稱,未來20年內中國的養老金缺口將累計至10.9萬億美元,這將導致未來中國老無所依。至此,中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再度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幸福養老靠什麼?◆
    ·服務、資金、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每個老人都有個養老夢:操勞大半輩子后,在晚年時能享受上優質便捷的養老服務,兜裡能揣著沉甸甸的養老錢,還要能精神充實開心快活。這個夢裡寄托著老人三個朴素的心願,我們做好這三件事,滿足了他們的心願,養老也就不難了。

    ·養老要靠自己,不要靠子女
    因為從我國人口撫養比來看,根據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的研究“1990年18個中國人養一個老人,2000年10個養一個,現在是3個養一個,很快就將2個養一個,再不放開計劃生育政策的話,按1.12的總生育率,我國將進入0.9個人養一個老人的超級老齡社會。”這意味著未來勞動人口增速會低於非勞動人口,依靠子女養老這一傳統養老方式的根基已經不復存在。

    ·養老要多靠自己辛勤勞動,不要單純靠國家
    因為無論從我國當前的社保缺口還是從人均壽命的延長預期來看,目前我國的社保制度很難滿足“交15年領40年”的美好初衷,從國際上多數國家來看,事實上也早就實行了65歲退休制,比如瑞典1950年代曾規定70歲退休,后來降到65歲,后來又升到67歲﹔英國也曾經規定雇員必須繳納社保稅達44年,后來降到39年,再后來降到30年。故而從可見的未來來看,縱使社保制度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僅憑依靠國家來養老亦很難滿足百姓富足養老的目標,而更有可能的是每個人不得不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做好通過更長年限的辛勤工作來養老的心理准備。

    ·養老要趁早,不要拖沓
    在經濟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一生收入往往符合“鐘形理論”的觀點,即一個人在職場中期的收入會達到其一生的高點,而在職業初期和末期則普遍收入偏低,這意味著如果養老規劃因為種種原因而推遲,如初期收入較低或年齡還輕不急養老等,那麼很有可能在養老規劃上面臨收入的高峰期已過或時間積累不夠長等尷尬局面。[詳細]

編讀往來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方曄雲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掃描“人民視點”欄目二維碼

點擊查看往期“人民視點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為何阻撓重重?

分享到: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讓事業單位人員砸了鐵飯碗,改了身份,改了工資,改了前程,改了養老,從自己身上割肉無疑是成為事業單位人員最擔心的事情。雖然改革是大勢所趨,腳步卻一度遲緩,究竟誰在阻擾?

養老保險改革試點5年,四地“紋絲未動”

四地基本沒有推進

2008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期試點。5個改革試點省市的情況如何?記者採訪聽到最多的聲音是“難辦”“沒進展”,多數紋絲未動,相形之下,隻有廣東開始“破冰”。

廣東開展“半吊子改革”

廣東省的養老“並軌”被稱為“半吊子改革”。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與普通企業職工一樣,按月繳納養老保險費。但退休時,待遇依舊按原有標准執行。因此,這些退休人員每月的退休金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與普通企業參保人待遇一樣。另一部分是社保養老金與原干部退休金標准之間的差額,按原有資金渠道解決,即財政撥款的,依舊由財政解決,單位自收自支的,依舊由單位解決。

尷尬的“四分之一改革”

同時,一些省直屬事業單位搞的是“四分之一改革”:員工辦理了參保手續,但僅僅個人按當地社保標准按月繳納養老保險費,而依法應該由單位繳納的部分,單位不繳。如果員工在該單位退休,就按事業單位職工同樣待遇。但如果員工中途離職,那麼,單位佔大頭的欠繳部分,員工要麼自己繳納補足,要麼失去參保資格。[詳細]

“雙軌制”是養老制度改革繞不過的死結

養老金“雙軌制”起因在於我國“碎片化”的養老保險制度。1993年,我國正式引入了養老保險制度,當時明確表示改革遵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補齊”的原則,不區分機關、事業和企業工作人員。但由於改革遇到較大阻力,最終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沒能納入社保體系,而繼續由財政負擔,這就造成了養老金的“雙軌制”。

“雙軌制”致養老金差距逐漸擴大

“雙軌制”形成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並與在崗者工資增長挂鉤。多數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於退休前在崗檔案工資的7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大多在80%以上。而企業退休職工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參照的主要是社會平均工資。由於大批非正規就業和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社會平均工資一般低於正規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由此,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逐漸擴大。[詳細]

人社部:養老保險最終取消“雙軌制”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並軌”的大方向是明確的。實際的推進,要考慮兩方面情況: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現行退休養老制度已實行60多年,從以往的經驗看,對這類“老制度”進行徹底改革,必須是循序漸進的,才能實現制度的平穩過渡,減少社會震蕩。另一方面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本身也需要繼續改革完善。所以,所謂“並軌”並不是簡單地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並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而是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進,最終取消“雙軌制”。[詳細]

改革遇阻,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

並軌的大方向明確,試點推進卻如此艱難,根本原因還是那句話:“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從比照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到比照企業職工,被視為“向下並軌”的改革,必然會使利益格局發生一些變化。更何況,一些事業單位能吸引人才,本身就是以較高保障待遇作為較低工資的補償,推動改革打破了這種預期,阻力更大。

■怕待遇降低

改革容易導致繳費時段缺少連續性、職稱職級與待遇的關系難以確定

“最怕待遇降低。”石教授是浙江一所高校的教授,目前月收入近7000元。據他了解,近幾年學校退休了的教授,平均每月的養老金也有這個數,和他們在職時差別不大。如果不改革,石教授相信,隨著收入增長、教齡增加,自己到60歲時,領取的退休金水准應該和從前的同事差不多。另外,改革容易導致繳費時段缺少連續性、職稱職級與待遇的關系難以確定等,最終影響退休后的養老待遇。

■怕不公平

“機關不改,再怎麼說好,也沒說服力”

“為什麼改事業單位、不改機關公務員?”吳女士在北京某部委下屬培訓中心工作,事業編制。她沒有詳細了解過相關改革方案,“不用去了解,要是真好,機關肯定會一起改。現在,機關不改,再怎麼說好,也沒說服力。”接受採訪的事業單位人員幾乎都認為,已退休的人員,事業單位的待遇明顯高於企業的待遇,這其中有不公平的因素在,但后續的改革應是致力於提高企業偏低的退休待遇,而不是把事業單位的退休待遇也拉低了。

■忐忑“中人”

最關心、最緊張的主要是事業單位中40歲以上的人員。

中間的這部分員工心態則很復雜。前幾年,曾有事業單位人員怕改革后待遇下降而想方設法提前退休,接受採訪的事業單位人員都表示理解。浙江的石教授認為,“這是在轉型時期,最大限度自我保護的具體體現和無奈選擇。”北京的吳女士說,“老同志還能趕在改革前退休,我們中間這批人想退也退不成呀。”一些年長的事業單位人員還表示,在事業單位干了20多年,長期工資不高,以后收入出現巨大增加的機會也不比年輕人,這不是“淡定不淡定”的問題。[詳細]

養老改革,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幸福養老還差什麼?

養老金並軌不能總在“嘴上”

“地方探索”與“頂層設計”良性互動,是中國改革的基本經驗之一,無論是地方試點還是社會改革特區思路,其合理性都基於此。但現在看來,如果沒有徹底打破利益樊籬的態度和行動,這種良性互動就容易被異化成彼此牽制,包括養老金並軌制在內的單向改革,就可能一直懸擱於在“嘴上”的狀態。公務員養老體制不並軌,事業單位並軌﹔大部分省市不並軌,幾個省市並軌,使得試點改革不僅面臨著利益壁壘,也面臨著公正性的質疑。[詳細]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不應單兵突進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擱淺的更重要原因,在於這場看似轟轟烈烈的改革,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單兵突進的窘境。從橫向來看,首先是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相脫節。事業單位養老改革由於缺乏配套,導致待遇水平、適用范圍、繳費基數、過渡期等諸多細節無法明確,嚴重制約了工作的開展。從縱向來看,養老保險改革不是孤立的“茶杯裡的風暴”,而是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養老金跑不過CPI、個人賬戶“空賬”,導致事業單位改革難以推進﹔而事業單位養老改革五年未果,又使得延遲退休每每提出都會遭遇一片反對聲。[詳細]

養老改革當有“共同方向”

破解改革難題固然需要道德勇氣,但更重要的是運用改革的智慧,打破一方得益、一方受損的慣性思維,找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所謂的並軌,並不是簡單地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並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而是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進”。這個“共同的方向”,應該是整個社會養老保障水平的提高,降低那些嚴重沖擊社會底線的畸高保障,也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從2005年起連續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對差別較大的企業退休高級職稱科技人員給予傾斜,都體現了這樣的政策思路。[詳細]

“不患寡而患不均”,設計養老保險制度,是為了讓人“老有所依”,而不是彰顯身份的差別,雙軌走向並軌乃制度倫理所在。既然改革不可避免,作整體、系統的安排,一鼓作氣,是減少改革陣痛的好辦法。

網友留言 >> >>已有 532 條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 [江南水鄉] 發表評論:

    社會養老金的雙軌制,是人為的社會不公平。說穿了還是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特權作怪。

  • [映山紅] 發表評論:

    隻改事業單位,不改公務員,為什麼權力者總是拿弱者開刀,不敢向自已開刀,如果說改革國企讓員工大批下崗,那麼事業單位原來同機關本就是一個家,一個體制讓事業單位成了無家可歸的人,這叫改革嗎,這是腐敗。

  • [公民] 發表評論:

    老是說企業人員的退休可伶了,那些煙草公司、電力 航空、鐵路、移動、等大型企業。每個在職的員工和老總們,他們把退休后多少年的錢早掙回來無數倍了。還說可伶。普通事業單位人員承擔了公務員大不分的工作,可是上班掙的錢和退休后才少的可伶。這哪有公平可說

  • [網友] 發表評論:

    公務員應該先並軌,起到帶頭作用。公務員為什麼改革總是在最后?最后就不改了哦,忽悠伙兒呢

  • [網友] 發表評論:

    公務員應該先並軌,起到帶頭作用

  • [粵北丹霞] 發表評論:

    頂層的設計,低層的噴氣。

  • [勞動者] 發表評論:

    每天都能看到你們在議論這個‘雙規制’不合理的制度這麼明顯,還不趕快糾正,一天到晚都在干嘛呢?習主習,李總理就看你們發話了,讓人民都能平等的生活在合理的制度下,多為廣大的老百姓想想,這才是人民的好公仆,好領導!

  • [有點失望] 發表評論:

    不要光說不做,盡快並軌。

  • [網民] 發表評論:

    要改革大家一齊改,不可能隻改事業人員,不改公務員。

  • [事業人員] 發表評論:

    支持公務員、事業人員、企業人員的退休金一齊並軌,隻有這樣才能得民心。

往期回顧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