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绿色通道、定向招聘入编、子女入园就学照顾、中考加分、直接录取……据报道,近日,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多地出台政策,为驰援湖北医疗队等直接面对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办实事。不仅江苏如此,近期全国多地都出台相应暖心政策,关爱驰援湖北和坚守当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疫情当前,医务人员不惧风险、忘我工作,多日无法回家,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等事只能托付给他人,他们当中一些人即使家人生病甚至老人去世也无暇顾及,为大家不顾小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社会组织有义务针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成立“后援团”、建立“关爱库”、奉上“暖心包”,消除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你在前方抗疫,我在后方帮你,这首先是一种补救。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子女,子女入园就学处于竞争劣势,机会反而比其他人小,因此需要通过暖心政策来弥补他们的损失。他们感染病毒的风险比常人高,补休和体检也只是一种补偿。不让奉献者吃亏,就得通过优惠政策来找平。
关爱一线医务人员,更是一种激励。医务人员顾及大局、不惧风险,敢挑重担,勇做“最美逆行者”。他们所展现的价值观与精神面貌,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用优惠政策去激励他们,不仅可凝聚抗疫力量、尽快打赢这场战争,而且有利于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并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
但这些政策具有临时性,疫情消退、战疫归来,是否仍可持续,这是个问题。必须看到,疫情凸显出了医务人员的无私与奉献,但医务人员的付出,并不局限于特殊时期。在平时,忙起来顾不了家的医务人员也大有人在,仅每年流感流行期间,为此而作出巨大牺牲的急诊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就不在少数。而每一次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冲在最前面的队伍当中总能看到医务人员的身影,他们平时的付出,同样需要弥补和回报。
因此,类似的暖心政策不仅要针对特殊时期,而且也应针对平时,不仅要面向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而且要惠及在其他岗位作出无私奉献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临时激励,更要有长期政策。有必要对当前的暖心政策进行分类细化,哪些只能作为临时政策,哪些可以从临时政策转变成长期政策,对此应加以甄别与分类。以此为契机,将部分政策固定下来,使之不因疫情的消退而停止。
让医务人员更受尊重、更有尊严,是医改倡导的一个方向,也是提升医疗保障能力的一种方式。用全覆盖、可持续、有预期的优惠政策,来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愿意献身医疗事业的人就会日益增多,医疗服务水平必然水涨船高,最终得益的是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