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你送我检”提升食安社会共治水平

廖海金

2019年09月19日07: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你送我检”提升食安社会共治水平

  瓜果蔬菜是不是有农药残留?刚买的肉类是否有瘦肉精?移动实验室一测可知。广州日前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活动,食品快检车开进11个市场,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保障广大市民食品消费。(9月18日《南方日报》)

  社会对食品安全监管充满期待,但有时又对监管公信力存在习惯性质疑,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少人对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检测的结果、监管的过程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市民缺少足够的知情权与参与感,食品安全监管就难以获得市民的广泛理解和认同。此番广州市开展食品安全“你送我检”活动,不只是拓宽食品抽检范围,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将市民引入到食安监管体系中,向社会提供参与食安监管的渠道,既能及时解答消费者对某个食品的安全疑问,也能够据此增强对问题食品的查处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进一步而言,食品种类繁多、市场主体数量庞大,抽检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和必要穷尽覆盖。由市民“送检”,公众关注与怀疑什么食品、怀疑什么地方的食品,就有针对地抽查这些,显然更有效率。再说,“你送我检”把抽查的决定权交给民众,更有利于获得民众的信任,规避监管机构徇私的嫌疑。尤其是,抽检的结果第一时间向市民公布,随检随通报,满足了市民知情权,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

  对食品安全抽检而言,一方面,需要突出针对性。仅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力量大海捞针或者蜻蜓点水式的抽检,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借助群众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突出时效性。“你送我检”看似是小创新,但也是借助“互联网+”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并且能够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消费者释疑解惑。对一些商家而言,这也是一种压力,因为食品检测消费者有了“选择权”。

  从此前一些地方开展的“你送我检”活动收集到的大数据来看,在老百姓现阶段最关注的食品种类和检测项目中,以蔬菜农残项目的“呼声”最高,其次是水产品中的甲醛,其他如盐、食用油等食品检测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此一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就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统计,明确老百姓最关心什么,也为今后的日常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更加全面地保障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你送我检”模式不但本身有借鉴意义,其原理也具有推广价值。像食品安全监管这类事关民生的工作,监管机构需要顺应社会关切,开门监管,在制度机制、方式方法上创新,推动从单纯的行政监管向食安社会共治转变。只有满足市民的知情、参与、监督的诉求,增强监管的社会透明度,调动和发挥市民的积极性,才能壮大食安监管的社会力量,从而对食品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形成更强的钳制力。

(责编:仝宗莉、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