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科学辟谣平台”的生命力是什么?

蒋萌

2019年09月02日16:0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科学辟谣平台”的生命力是什么? 

背景:据央视报道,由中国科协、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8月30日正式启动。各大网络平台将疑似谣言汇聚到该平台后,这些信息会被用人工智能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再返回原网络阻断谣言。据介绍,该平台已有516位专家入驻,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航空航天等14个领域。

新京报发表胡建兵的观点:塑料大米、棉花肉松、喝牛奶能致癌等食品谣言频现;有的政策还没出台,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故意传播污染、地震、疾病等不实消息。这些谣言误导了公共舆论,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不仅会造成人心恐慌,有的还会给行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也使国家的一些好政策遭到误解,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民众对此深恶痛绝。以往,一些地方在出现谣言后,有关部门虽然在第一时间出来辟谣,但辟谣并不符合事实,或者用一些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话来辟谣,以致谣言越辟越乱,引起舆论反弹。现在,有了“科学辟谣平台”,有众多来自各个行业、各有专长的专家助阵,可以通过权威发布、权威回应、权威求证等方式,使民众获取权威的辟谣信息,实现指尖即时查证,确保辟谣信息真正做到权威、及时、准确,从而起到大数据精准识谣、联盟权威辟谣、多终端立体传播、关口前移防范的作用,必将对网络谣言形成强有力的阻击。当然,要杜绝谣言,还需要全链条治理。只有相关各方联合行动,在谣言的源头铲除谣言产生的土壤、及时辟谣、依法惩处造谣者等各个环节上都做到位,才能让“科学辟谣平台”轻车上阵,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让谣言彻底无处遁形,不攻自破。

小蒋随想:“流言止于智者”,“辟谣”也是这个道理。问题是,谁才是“智者”?这年头,自封“专家”者有之,假借“知名专家”名义发声者有之,鱼目混珠下,专家也背上了“砖家”的恶名。再有,一些管理部门本应代表权威,具有公信力。可是,某些地方部门的政策“朝令夕改”,试图对问题“掩盖子”,甚至“辟谣反而被证伪”,自损公信力……“科学辟谣平台”成立,500多位专家入驻,运作效果令人期待。但也要指出,科学之所以称为科学,是因为其必须禁得起重复的、科学的检验。“科学辟谣平台”的生命力要基于一个个具体的、可检验的、无懈可击的辟谣实例。从这一角度看,辟谣不光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人品问题、职业道德、行政操守、管理智慧。“科学辟谣”必须爱护自身羽翼,在是与非之间不能含糊,在半真半假之间实事求是,更要扛得住“打招呼”等干扰。只有确保专业性、严谨性、自洁性,才能不断巩固公信力。光有辟谣显然是不够的,惩处造谣和恶意传谣必不可少。识别谣言、批驳谬论、采集证据、追根溯源、依法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主管机构、执法部门携手配合。在铲除谣言的同时,也会让更多人明白科学的力量、诚信的价值、道德的标尺、法律的神圣不容被亵渎。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