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治理民办学校“掐尖”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蒋理

2019年08月21日07:5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治理民办学校“掐尖”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然而一些地方小升初依然通过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招考。近日,人民日报接到一些地方的中小学生家长反映,有的中学在小学升初中过程中,通过校外培训机构组织考试选拔。学校的“掐尖”式招生,迫使小学生在四五年级就参加各种课外班,校外补课之风盛行。

  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入学。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掐尖”招生,有现实必要性,但是,要让治理起到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家长焦虑的作用,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治理“掐尖”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关系。在治理“掐尖”时,需要分析民办学校为何“掐尖”?这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义务教育不均衡,包括公办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以及公办与民办学校之间的不均衡。其二,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让基础教育“竞技化”。“掐尖”生源质量高,教师待遇高,吸引更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升学成绩超过所有公办校,这就成就了民办学校的“掐尖”。

  因此,在治理“掐尖”时,需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否则,遏制了民办招生时的“掐尖”,会导致学区房热、学位房热,以及培训热升温。家长会为孩子进更好的公办校购买学区房,购买不了学区房,就近入学的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就会给孩子报培训班。也就是说,治理“掐尖”,限制招生是“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才是“根”和“里”。

  二是治理“掐尖”与满足受教育者差异化选择权的关系。在发达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是公立(学校)不择校,择校到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满足的是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因为不管公立学校如何自主办学、多元办学,都无法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私立学校就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我国发展义务教育,也是采取这一战略,但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民办学校招生带动了更激烈的升学竞争。这看似是民办学校的问题,但却是教育生态的问题,而治理民办学校“掐尖”,是把破坏教育生态的责任推给了民办学校,而这一治理就会带来一个根本问题,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选择权如何满足?

  治理基础教育生态,关键在于依法治教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依法治教,是要求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以及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化治理,而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引导学校进行多元办学,公办和民办各具特色。

  三是治理“掐尖”与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有一种说法是,随着各级各类教育都进入普及化阶段,民办教育已经完成了使命,舆论场出现了各种说法,如民办幼儿园退出历史舞台,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全公办等等,这是极不理性的。我国只是实现了教育的基本普及,而远没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发展我国教育、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公民办并举。另外,民办学校在促进学校竞争、给学生差异化选择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我国很难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

  治理民办学校“掐尖”,绝对不能变为“打压”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也是我国整体教育的一部分,需要通过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办学,促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协调发展,而不是“此消彼长”。在治理民办学校“掐尖”时,必须尊重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维护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合法权利,这也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部分。

(责编:董晓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