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撬动大生意,风光无限在丝路

王继亮

2019年07月22日10: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江海门户连丝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南通海门南依长江,东临黄海,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在此交汇,被誉为“江海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前,笔者随着“丝路人·丝路情”2019中外学者交流团到访南通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处处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大型货车川流不息。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生意人来回穿梭,有的在洽谈、有的在选购,不是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就是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们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保加利亚、尼泊尔、智利、赞比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在这里,“一带一路”叠石桥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广告标语随处可见。两个月前举办的交易会上,境内外1万多家企业以及来自巴基斯坦、瑞士、印尼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来此寻求合作,四天时间的带动家纺市场成交额超过10亿元。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追根溯源得知,叠石桥原为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位于南通下辖海门市、通州区两县交界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因为较为偏远,老百姓赶集极为不便,一些农户将蔬菜等农副产品拿来销售,以后逐渐增多,形成农工副产品的集散地。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有部分农民自发形成的家庭绣品业逐渐兴起,为了避免因“投机倒把”遭到打击,“猫鼠游戏”时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上演。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进来,单一的绣花产品逐渐发展到各类家纺的生产,一度出现“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布”的热闹景象。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叠石桥做着家纺生意时,一些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一脚跨出了“国门”,将大量的家纺产品一火车又一火车历尽艰险卖到了罗马尼亚、南非、智利、俄罗斯、巴西等地。到目前为止,有200多人还取得了国外永久性居住权,有的甚至把工厂也开到了国外,还有的干起了跨行业生意。三年前,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释放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政策红利,海门至阿富汗海拉顿“中亚国际专列”开通,叠石桥又一次在新丝路上空“插翅腾飞”。

如今,这里是全球最大、全国唯一的现代化、国际化家纺专业大市场。市场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拥有1万多间商铺,经营的200多个系列、560多个品牌、1000多种家纺产品畅销全国近350个大中城市,远销全球5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市场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110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超40%。

小村庄叠石桥几十年来的巨变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践。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叠石桥的故事向世人生动展示,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叠石桥必定能在大潮翻卷中劈波斩浪,闯出风光无限的未来,更多的叠石桥故事也会在丝路上精彩演绎。

(责编:王倩、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