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号、排队,这些词在吃饭这件事上,越来越有存在感。就像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长沙有网红店竟有7000多桌排队,广州多家知名餐馆“人山人海”……到网红餐饮店“打卡”,正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
顾客为啥愿意“苦等”?
因为“食色,性也”,爱吃本就是人的天性,对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生活中,小到街边的糖水铺,大到三四人消费上千元的饭馆,只要有人认准了,就会甘当“死忠粉”;只要“确认过眼神”,那是值得等的餐厅,很多人就愿意忍着饥肠辘辘,等到天昏地暗……对消费者来说,或“就好这口”、不吃不行,或被从众心理驱动,慕名而来,他们都愿意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沾一沾名气,蹭一蹭热点,以获得在其他餐馆所无法感受到的体验。甚至就连排队本身,也成了这种体验的一部分。
应该说,为吃饭排队几个钟,绝非新现象。但排队“此起彼伏”、愈发常见,还是值得注意。这一变化是怎么来的?
一方面,来自供给创新。观察这些网红餐厅,新意盎然堪称它们的突出特点。有的主攻菜品颜值,有的在场景体验上下功夫,就连一些老字号,也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在文化体验等方面挖潜力。新产品、新“场景”等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带来新选择。
另一方面,更根本的在于需求发力。以广州为例,今年五一假期来穗游客的餐饮支出比重由去年16.98%升至21.00%。此外,有旅行社的美食旅游团已经连续6年涨势喜人,最高增幅达30%。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消费者更爱吃,更愿意在吃上花钱、花时间。此外,人们追求品质消费的趋势愈发明显,更关注产品品质,更在意商家的名气、口碑——哪怕要等到“怀疑人生”,也心甘情愿。所以,“网红餐厅7000多桌排队”能带来什么启示?就是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创新供给。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人气,才能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