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996工作制”是谁的如意算盘?

蒋萌

2019年04月02日15: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996工作制”是谁的如意算盘?

背景:最近,程序员界出了个新闻,有人在知名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以此抵制996工作制。此举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响应。所谓的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

中国青年报发表任然的观点:在法律意义上,996工作制的合法性显然是存疑的。它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甚至对这种机制进行话术包装,赋予其某些文化、道德色彩。比如,愿意接受的被视为工作积极,有闯劲,有梦想,而配合不积极的则可能被斥责为贪图安逸、得过且过。在此背景下,个体要对这种机制说“不”,几乎是不可能的。有说法称,不接受996工作制可以跳槽到其他行业。且不说这种说法回避了员工维权的正当性,也忽视了今天的996工作制已不只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独有现象,而在向更多行业蔓延。这一现象应该启示劳动监察部门更积极的关注和介入。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相比而言,美国、德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大约为5小时,是中国人的两倍以上。有统计结果称,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而且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年轻人需要奋斗,但社会中忙得“像是被定好闹钟的机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未必是幸事。为年轻人减压,绝不只意味着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也不只是某个行业和企业的责任。如何从社会系统层面为年轻人减压,是时候在宏观层面予以正视了。而996工作制遭遇反弹,仅仅是一个预警。

小蒋随想:打个比方,本来需要10个人干的活,只找5个人干,干不完怎么办?自然只能加班。对干活的人而言,工作超负荷显而易见。对雇主来说,却是投入上的“事半功倍”。所以,加班成常态且不给加班费,无论被美化成企业文化、还是敬业奋进,背后的实质都是,老板在打节省成本、压榨员工的如意算盘。就许多程序员面临的996工作制来看,还存在一种所谓的“理所应当”——程序员通常收入较高,“高收入自然要承担高压力”。这种说辞很具有迷惑性。可仔细分析,破绽就来了。一方面,程序员薪酬较高,是因为所处的高新产业的产值较高;另一方面,程序员不是谁都能干的,优秀程序员更是“以稀为贵”。简言之,程序员收入高,不是源于老板“恩赐”,而是市场定价。收入高,怎能成为侵犯劳动权益的理由?“加班文化”还具有很强的忽悠性、攀比性、传染性。比如,瞧瞧人家“知名企业”都那么拼,“初创企业”有什么理由不玩命?“高级人才”都不敢丝毫懈怠,“平凡的你”想更上一层楼,好意思不可劲儿干吗?上述话术,反而把企业与雇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转变为劳动者“成功”的不二法门,让人大跌眼镜,必须警惕!在劳动维权的问题上,各级工会组织也好,劳动权益保障部门也罢,理当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职责所在,也是规范市场的必然要求,更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从更宽的视角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生态环保,更须以人为本。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