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小厕所是大民生,更需要大智慧

张东锋

2019年02月22日08:19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小厕所是大民生,更需要大智慧

日前,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凸显了持续有效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此前农村厕所改造的一些“面子工程”、应付差事等问题,《半月谈》刊文提醒说,“厕所革命”要注重加强配套设施和后期管理,不能制造“一次性厕所”。

人们经常说“小厕所,大民生”,用以形容“厕所革命”的重大意义。提到农村厕所,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建造简易——“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用起来堪忧——“夏天苍蝇多,冬天脚下滑”,不但如厕体验差,更存在很多卫生隐患。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厕所革命推进报告》中提到,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最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很早就提出把厕所作为衡量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把厕所问题作为城乡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无论从改善农村环境,还是保障村民健康,乃至乡村文明建设的角度,“厕所革命”都是关乎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和民生获得感的一项“以小见大”的工作。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近年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最直接的就是针对旱厕改造需要的不菲投入,实施了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两三千元的补贴政策,极大推动了改厕工作进展,使得卫生厕所短缺状况有所缓解,相关疾病发生、流行得到一定控制。同时,正如去年底中央农办等八部门《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各地农村改厕工作进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够,推动方式简单化,农民主体作用不突出,技术创新跟不上,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媒体报道显示,有地方为了应付检查,在裸露的地方上摆个陶瓷蹲便器,修建了“没墙没顶的‘奇葩厕所’”;更有甚者不顾实际,把马桶安在了锅灶边上,成了摆设。凡此种种,钱倒是花了,但新建的厕所却没有实际用处,值得警惕。

农村的“厕所革命”既不是追求完成数量的指标任务,也不是翻新的“面子工程”,关键是怎么建、能不能用、好不好用。从这个角度说,小厕所联系的大民生,更需要大智慧。技术上,“厕所革命”不是单纯地建个新厕所的问题,还要把建和用联系起来,必须统筹考虑水从哪里来、便往哪里排的问题,否则建好了新厕没有水,用久的厕所没人清理,就沦为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小厕所需要大智慧,一方面是在建设推进上,要从实际出发,以村民为主体,政府部门不能大包大揽、替农民做主、搞强迫命令,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不搞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另一方面是在规划管理上,要把“厕所革命”放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规划,充分考虑当地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特点和农民群众需求,统筹考虑污水处理、公共服务体系、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等多方面,一体化推进。

一言以蔽之,多动脑而不是“拍脑袋”,才不至于闹笑话,无害化厕所才能真正“无害”。

(责编:苗楠钰(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