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模式与路径【3】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潘永刚 周汉城 唐艳菊

2017年04月14日16:0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存在的痛点

1、前端混合投放和混合运输

生活垃圾排放涉及千家万户,我国民众对环境保护和资环利用的认识水平较低,而且普遍存在“看客心态”。这种素质使公众养成对生活垃圾混合投放的不良习惯,即把厨余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垃圾混装一袋,怎么方便怎么扔。在清运环节,环卫系统只负责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没有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流程设计,甚至对有些试点社区分类出来的生活垃圾,在收运过程中又混合运输,出现“先分后混”尴尬局面。

2、后端加工利用链条缺失

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链,缺少承接低值可回收物的加工利用链条。分类是手段,加工利用是目的,没有后端的加工利用,前端分离出来的低值可回收物没有去处,分类将难以持续下去。

3、两网分离,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兼容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与生活垃圾收集站分别设立。垃圾收集隶属于公共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按规划统一布局设置。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未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进社区设点存在很大障碍,已设置的回收站(点)常因不符规划而被拆除,很多地方对回收人员哄赶驱除,造成居民交投不便。

4、缺乏统一分类标准

目前垃圾分类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造成分类时无标可依,市民也不清楚按什么标准来分类生活垃圾。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品种繁杂,没有详细分类标准,市民不易区分,更不会操作分类。有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一些分类标准,但各地差异很大,给市民带来较大的误导。

5、政府多头管理,职能缺位,政策支撑不足

从管理机制看,属于商务部门的资源回收和属于城管部门的环卫系统分别隶属不同的领导分管,两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工作协调性不足。此外,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还涉及到环保、发改、财税、街道、居委会、物业管理企业等多个部门。管理部门多,协调难度加大。

从政府职能上看,生活垃圾社会公益属性很强,政府在这方面属于第一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出现缺位。比如,在出台强制分类回收法规、动员各方力量进行分类宣传、引导、监督方面,在资源回收网络和环卫清运网如何整合方面,在低值可回收物下游链条布局方面,在垃圾分类标准制定方面,等等,这些问题,政府职能经常缺位。

从政策支持上看,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处理,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支持,仅靠市场价值规律难以驱动。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没有出台支撑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的财政政策。在用地政策方面,全国都没有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设置给予用地规划政策的支持,导致回收网点没有生存空间,不可持续经营。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