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不放过“30元白条”的监管应成常态

雷松利

2015年12月28日13:5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因发票本被锁在同事抽屉里无法及时取出,经办人临时手写了一张30元的白条。上周,孝南区某乡镇团委书记李某,因这件“小事”在该区纪委谈心谈话室被诫勉谈话。(12月28日中国新闻网)

说实话,由于“30元白条”被举报的情况并不多,毕竟涉及的资金太少,一般人不会为了“30元钱”而较劲。然而,在作风建设抓大不放小的背景下,孝感市的一名干部,在收取30元转团组织关系费用时,只开了一张白条,违反财经纪律,被举报且受到诫勉谈话。不放过“30元白条”,凸显监督的“零容忍、全覆盖”决心,并非小事一桩,也不是故意找碴说事。

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分子来看,他们往往经历了一个从“小贪小腐”到“大贪巨腐”演变过程。刚开始,一心干工作,谁也没有想过腐败,当尝到了一点礼物礼金的甜头之后,精神之“钙”缺失,对腐败的抵抗能力“全线崩溃”,最终堕落成毫无底线、肆无忌惮的腐败分子。如果他们刚开始犯错时,组织能够“扯扯衣袖”,及时提醒一下,或许能够幡然醒悟、及时回头。

而在实际监管中,许多人都不把“30元白条”的小事当回事。一方面,纪检部门在冲动政绩观影响下,喜欢抓大放小,甚至将腐败养大了才办,对干部小问题不闻不理,纵容干部“不拘小节”犯错行为。另一方面,监督干部小问题,不容易被公众理解,觉得太“小题大做”。连“30元白条”都要管,既得罪了人,干部自己也未犯大错,误认为多此一举。

干部打"30元白条"被纪委诫勉谈话,充分反映出干部监管机制已经“上岗上线”,“小错不管”的时代已经过去,对干部的监管窗口已经前移。一名干部的成长不容易,既需要干部自己的努力,也需组织付出许多,保护每一名干部,对轻微违纪问题通过谈话提醒等方式抓小抓早、防微杜渐,将干部从迷途上拉回来。

湖北已经细化到不放过“30元白条”的地步,这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好现象,有利于干部不良作风的转变,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值得期待!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