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观点1+1

“村民打死偷狗贼”,私刑报复为哪般?

蒋萌

2015年12月17日16:0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市委书记只有一套房”,被质疑咋办?

背景:在成都市纪委近日举行的干部述责述廉会上,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汇报“目前只购买了一套62.32平方米的房子”,引来了不少人的质疑。一位特邀监察员直接提问:“书记,你真的只有一套房子吗?”赵浩宇回答:“我确实只有这一套房,组织可以核查。”

京华时报发表连海平的观点:就目前这种财产登记以及征信系统水平,别说普通公众,就算司法部门也未必能轻易掌握一位官员的住房、财产情况。不知那位特邀监察员信不信,公众或许半信半疑,盖因说大话的官员着实不少。还记得广州那位“六百帝”吗?当时贵为市委书记,他还说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没买房”只好花600元租房呢。严格意义上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包括四个层次: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申报内容进行必要的审查、在较大范围内公示、对谎报或瞒报行为进行惩戒,如此才称完备。就信息公开维度,现在的官员财产申报只向上级公开,别说普通公众,就算申报者单位,对官员财产申报情况知情者也寥寥无几。知情面越窄,弄虚作假的成本就越低,谎报与瞒报行为就越便利。

华商报发表高亚洲的观点:述廉会上的“诧异”,更多是基于一种刻板印象——当官职如一位市委书记,房子绝对不可能只有一套。这种刻板印象,显然不是臆测来的,联系到屡屡见诸报端的房叔、房姐等,大多有着权力符号。更值得揣摩的是这位市委书记的“回答”——我确实只有这一套房,组织可以核查。显然,外人能从这个“回答”里读出某种优越感。不得不说,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官员说辞中,都分明透露出这样的潜在意识,越“清贫”越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是否能够从一个官员的清贫上,去断定一个官员的优劣呢?判断官员的优劣,应该是基于他的工作能力、廉洁水平等公共范畴,而不是基于私域范畴的联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书记只有一套房”衍生的敏感与义正,这透射出一种刻板和偏见。

小蒋随想:官员述廉也好,干部财产申报也罢,蕴含一些必然趋向——问题干部不可能实话实说,那无异于不打自招,为了隐瞒腐败所得,说谎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监督本来就是为了寻找问题,不可能“你说什么,我信什么”,群众监督怀着疑惑的眼神打量被监督者,对可疑的人或事提出质疑,再正常不过。说到底,官员述廉或财产申报,往往是发现问题的引子。就本例而言,赵浩宇自称只有一套小房子,既不能想当然地做“有罪推定”,也不能贸然适用“疑罪从无”。关键还在于核实与调查。有人说,现在房产信息联网、个人财产登记、社会征信系统都不完善,未必能查明白。这是事实。但真要想查,会有弄不明白的事吗?只要动真格的,黑的东西漂白不了,反之亦然。一些问题稀里糊涂、最终不了了之,往往是监管懈怠、权力干预、调查走过场的结果。

“村民打死偷狗贼”,私刑报复为哪般?

背景:13日,两名男子来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偷狗,遭遇村民“围剿”,一人当场毙命,一人被打伤,两人所驾摩托车也被愤怒的村民烧毁。现场图片显示,两名偷狗者被扒光上衣。一名偷狗者双手被反绑,身边还有偷狗的弓弩;另一名偷狗者满身是血,身上还撒有白色粉末。当地网友称,有人在伤者的伤口上撒盐。目前,已有10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京华时报发表杨耕身的观点:仅仅指责“愤怒的村民”,当然不是我的意图,但事情就是到了这样一种最坏的地步:它不仅让两名罪不至死者,被残忍地打死打伤,而且让一群本作为受害者的村民,最终也遭受牢狱之灾。尤为关键的是,我们根本无法从中感受到一种让人笃定踏实的正义感,反而让人多了些许不甘的情绪。不甘者何?归结到底,在于一直以来,偷狗者的行为和村民的做法都处于被放纵被鼓励的状态。当偷狗者得不到有效的惩处,那么他们的行为客观上是被放纵的,当村民总是无法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民愤只能愈演愈烈,而当他们对付偷狗者的举动又得不到及时纠正,那么他们的做法在客观上是被鼓励的。言及农村治安问题,总难免有人表示警力不足,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警力总是不足的,但正因为如此更应把它放在解决突出社会问题上。至于立案标准,只是一条狗被盗固然达不到,但事涉入户盗窃、多次盗窃,并且已经一再酿出事端,这还仅仅是立案标准的事情吗?治理之懈怠,可见一斑。当我们点开网上“偷狗贼被打死”这则新闻的跟帖,会发现扑面而来的,居然多是网民“打得好”“打死活该”的喝彩声。这何尝不是法治生态处于懈怠或废弛的另一种反映?

小蒋随想:当司法公器不能为个体讨回公道,一些人只好选择私刑报仇解恨。尤其是,在小偷伤口上撒盐这一细节,更揭示出村民的“快意恩仇”。类似的例子还有,当正常的劳动维权渠道不畅或不作为,一些被欠薪者只得采取极端的手段讨薪,甚至不得不绑架老赖。再如,拆迁补偿未谈妥,强拆的挖掘机已“兵临家门”,眼见没地方说理、家园不保,一些拆迁户不得已与拆迁者“玩命”……一些情况下,权益受到侵害者反而变为犯罪者与施暴者,实在是被逼出来的。“以暴易暴”的确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及自身。但让那些无法通过正当渠道解决问题的人“理性克制”,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研究再研究”,或者“新官不理旧账”,既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又是一种渎职。减少类似惨剧,根本的路径在于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落到实处,维权部门及时挺身而出,管理者真的好好“管事”。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