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熟面孔”流行,咋为听证会“造假”正名?

胡艺

2015年11月19日14:1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物价部门就地铁票价将举行听证会被指造假,参会市民名单显示,一个名叫王秀丽的女性在今年年内已经3次被抽中参加听证会。青岛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参加人均为公开抽取,不代表具体阶层,但确实有报名人数过少的情况。(11月18日《新京报》)

虽说没有证据表明,“熟面孔”王秀丽像某些“听证专业户”那样长期支持涨价,王秀丽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值得肯定。但是她长期被相关部门选中,这样的运气不买彩票还真有点可惜。而且价格听证会代表相对固定,“广泛征询民意”的听证制度设计初衷将大打折扣。但就让我先小人一下,如果她拿了举办方的好处、被举办方洗脑,做支持涨价的“急先锋”,怎么办?

如果听证会成为“熟面孔”的秀场,“逢听必涨”成了价格听证会的铁律,那听证会的合法性合理性何在?让消费者情何以堪?在此,我想说一则旧闻:东莞市物价局发布了征集“大市区水价调整”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却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报名。有市民表示不愿参加“走过场听证会”。听证会还没举行,你怎么知道水价听证会就是走过场?表面上看,市民不愿参加“走过场听证会”,颇有点先入为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味。但是,面对听证会被举办方、经营方与“听证专业户”把持的残酷现实,一条两条消费者鲇鱼即便极力反对涨价,又能起多大作用呢?参加过东莞镇区水价调整听证会的牛仁介绍过一条听证潜规则:所选“出席者”大多为内定的“自己人”,座位都在前面,而“反对派”人数极少,座位全定在最末尾。尽管青岛市物价局负责人回应称,参加人均为公开抽取,不代表具体阶层,但也坦承,确实有报名人数过少的情况。东莞“潜规则”或许与青岛市民不愿报名参加听证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我不敢说所有的听证会都是走过场,都充斥着“听证专业户”,但是听证会绝大部分是“涨价会”,且“熟面孔”居多走过场居多是一个百姓看得见得现实。由于主管部门、经营者与一些不接地气的精英占据了听证会的大部分名额,即便有消费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少数消费者的力量也阻止不了“逢听必涨”的现实。在此,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山西平遥古城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如期举行。平遥古城门票中准价由每人次100元调整到125元。与会代表有25人在听证会上发言,24人赞同涨价。在深圳地铁二期部分线路试运营前夕,深圳发布了新的地铁票价方案,即票价听证会上三套方案中最贵的第二种方案。如果说平遥门票听证是代表不给力的话,深圳选择最贵地铁票价听证方案,更是对听证民主的伤害。

举办方召集一批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熟面孔”长期把持听证会,忽悠消费者,关门搞涨价,伤害了消费者的核心利益,掏空了听证会的公平灵魂。对此,不仅“熟面孔”要反省,不要迷恋“群众演员”的听证代表身份,政府尤其是听证会举办方更要深刻反思。按程序与民意认真遴选听证代表,选出“生面孔”,办好听证会,尊重听证会的民意表达。用行动为听证会正名。具体说来,听证代表的产生、代表构成比例、听证主导权、听证程序及听证结果,都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不能任由伪听证会砸了政府的诚信招牌。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