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检察院原检察长娄彩敏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昨天媒体在报道其堕落的新闻标题中,都有“躲宿舍看黄片”的关键词。
“躲宿舍看黄片”上标题有吸引阅读的意图,但从娄彩敏走向腐败堕落的过程看,看黄片显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报道说,2007年,娄彩敏刚担任南平市检察院检察长时,也曾给大家留下业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等好印象。在刚开始的一年内,他还能按规定召开检委会。慢慢地,他觉得自己的威望越来越高,身边吹捧的人多了,思想也在慢慢膨胀。在检委会上,谁发表了不同看法,他心里就老大不高兴。再后来,一开会他就先讲话定调子,别的班子成员即使有不同意见,慑于他一把手的威严,也不敢发表。再到后来,他索性不再召开检委会,所有的事情都一个人说了算。
当所有的事情都能一个人说了算时,不出现专横腐败才是怪事。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了人性之善,过低地估计了人性的自私。
法律条规对人的自私本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能否制住还取决于其它因素。假如权力能凌驾于法律纪律之上,假如司法执法可以因人而异,假如贪腐的成本很低,那么自私的人性就会挣脱法规的约束,凭借无羁的权力寻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
作为检察长的娄彩敏,与某些监守自盗的纪委、监察和反贪的官员一样,无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比一般人更知道什么是纪律法律,更见过审过许多贪官,却为什么步了被自己审过的贪官的后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获得了权力之钥,必然会去打开囚禁“原罪”的法律之门。
像娄彩敏这样“简单粗暴”的贪官,一定会有人对他不爽而揭露举报他,但娄彩敏为什么能在检察长的位置上安坐良久?这显然是因为揭露举报的效率太低,能制约他的人在上面而不在下面。按理说媒体是重要的监督力量之一,但在实际监督中也有诸多的障碍。
至于说娄彩敏“躲宿舍看黄片”,一般会被视为“低级趣味”。但在网络和光盘时代,“躲宿舍看黄片”恐非个别情况,也不构成他腐败堕落的主因。如果看黄片都必然出问题,那么鉴黄师这种职业就问题多多了。
同样,看红片的官员也不一定受到正面的教育和感染。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就是一个特别喜欢看红色影片的官员。他常常独自坐在客厅一遍一遍地看。每当看到片中的英雄人物奋不顾身、革命烈士壮烈牺牲时,他都激动难抑泪流满面。可当记者问他看红色影片会不会联系自己对照反思时,王敏不假思索地回答:“不会,从来不会。当时的感动是真的,但第二天自己想做啥还做啥。”
关于娄彩敏的腐败报道还说:“在他与女人鬼混时,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个领导干部,放松了从政道德和个人品行修养,放弃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的要求,理想信念就会滑坡跑偏。”
道德品行的修养和要求,都是着眼于个人的自觉。但现实告诉我们,光有这样的教育和要求收效甚微——好些贪官在被带走审查时,都还在大会上作廉政教育报告……
看黄片的未必黄,看红片的未必红,说廉洁的未必廉。如果我们仍然只停留于表面而不触及权力设计的根本问题,那么泛泛的道德说教才真正会让问题跑偏。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