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先天视力受损的残疾人兄弟王力和王猛(均系化名)站在成都车站的广场上,手里攥着残疾人证和一本《四川省实施办法》。10月22日,王氏兄弟等残疾人在成都车站购买前往德阳的火车票时,要求半价购票未果,因此向成都铁路运输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书,状告成都铁路局,法院已经受理。(11月5日华西都市报)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残疾人口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35%。参与社会活动是残疾人的平等权利,让残疾人出行无忧也是残疾人保障的重要工作。残疾人群体就业率低,收入也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都希望能够在购票上得到优惠。然而在我国,一方面没有实现残疾人乘坐交通工具购票优惠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很多残疾人若把金钱上的扶持作为关爱残疾人的具体体现,这种想法有失偏颇。
事实上,早在2011年“残疾人半价乘火车”这个话题就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残疾青年夏文涛公开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呼吁残疾人乘坐火车享受半价票优待;谢木兰等1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共同提交了相关建议。可是由于铁路部门有心无力,承担不了更多的票价优惠,这个话题在失望中销声匿迹。如今,王氏兄弟的一纸诉讼状告铁路,再一次挑起“残疾人乘火车享受半价票优待”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
面对道德拷问与经营困境的两难,铁路部门也确实有苦衷。众所周知,火车票价低廉,安全环保,便捷舒适是众多出行者的首选。铁路部门虽然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但是也要按照自己的经营状况量力而行。残疾人是个庞大的群体,给予残疾人半价火车票必然会导致铁路企业经营负担的增加,长此以往,运营成本将无法得到保障。任何一家企业都要遵循市场规律,拥有200多万员工的“铁老大”也不会例外,指望铁路部门独自承担残疾人半价票优惠政策的经济负担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笔者认为,残疾人购票优惠上的帮助不能仅凭借铁路一方之力,还需要国家的扶持,社会各界的援助才行。
其实,铁路部门在对残疾人关爱上一直在努力。每列火车将至少预留5张残疾人专用火车票,车上设有残疾人专用标志的硬座或卧铺,并设置在车厢两侧靠近厕所和门的区域;候车、购票都给予残疾人绿色通道;各车站也都设置专项服务人员对残疾人进行特殊照顾,搀扶,倒水、拎物、送站等一些服务,点滴间也确实得到很多残疾人认可。
所以,笔者认为,加强残疾人保障不该只盯住“半价乘车”不放,日益先进的无障碍设施和实实在在的真情奉献更加尤为珍贵,也希望铁路部门能够在服务上更加人性化,细节化,让残疾人感觉到被尊重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