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审议通过规划建议,被称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头戏”。“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如何更好地落实十三五规划,决定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成色。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这既为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路径。这五种发展模式融为一体,不可偏废,也缺一不可。坚持开放发展,是中国不会更改的价值坐标。公报多次强调“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其内在逻辑就是开放二字。
上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时,就提出了中国的新发展观,公平、开放、全面和创新是新发展观的四大关键词,其中就包括开放。中国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开放;一个开放的中国,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是重大利好。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种开放体现在多个层面,既积极利用外资,也积极投资国外;既主动参加国际机构,也主动参与制定相关规则。习近平多次强调“三不变”: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中国开放的制度安排更加密集,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远见和担当。比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开放发展的中国前景广阔。三十多年来,中国在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不会中止开放的进程,更不会削弱开放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讲,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发展,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新的节点上,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就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当今世界,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各国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谁也不能成为孤岛,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抛弃世界,自己单独玩。互相开放,互通有无,才能产生"1+1>2"的效果。
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第一要务,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也在于开放。一个繁荣稳定而又生机勃勃的大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压舱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让全体中国人享受发展成果,并推动世界更加公平和繁荣,这正是开放发展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