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观点1+1

"二环十三"飙车"得瑟"需法办,竞速可否变规范?

蒋萌

2015年09月28日15:1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环十三"飙车"得瑟"需法办,竞速可否变规范?

背景:近日,一男子驾驶摩托车13分钟跑完北京二环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男子驾驶摩托车深夜飞驰,连超多辆车,多次车身倾斜,最快时速达237公里。车主称,自己曾受“二环十三郎”影响。目前,北京交管局通报称:正在对涉事人员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由于发帖人自称还曾在广西南宁绕城高速飙车,最高时速达每小时270公里,南宁交警方面也表示将展开调查。

新京报发表徐明轩的观点:飙车行为在公共舆论空间中,特别是在一些年青人的“亚文化圈”里,却还是件很酷的事。这在多年前的“十三郎”陈震因飙车蹿红网络,和这次“摩托版二环十三郎”现形,都有凸显。这种“炫酷感认同”也淡化了他们对违法的认知。对此主流社会当以更苛刻的评价,对飙车行为形成舆论高压,让他们意识到马路飙车既违法也不酷。公众对其保持高度敏感的当下,这么做只会成千夫指。只有对“十三郎”这种典型案例进行严肃、公开惩罚,才能对飙车起到震慑作用,也才能让飙车跟醉驾那样被钉上耻辱柱。

京华时报发表王云帆的观点:借助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入罪的“危险驾驶罪”并未直接将飙车确定为犯罪,而是给出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和“情节恶劣”这两项必备要件。自个飙车,没追也没逐算不算“追逐竞驶”?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算不算“情节恶劣”?如果类似新“二环十三郎”的挑战自我型飙车不构成刑法上的“危险驾驶罪”,还有行政处罚承接。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在城市快速路上超速50%就可处2000元以下罚款,扣12分,严重的还可行政拘留15天。不少网友指出,在刑事责任与行政处罚之间,还存在一些空白地带有待填补。比如,财产罚的额度还可提升,人身罚的期间还可延长,更可考虑结合飙车者的情节并处终身禁驾等。

小蒋随想: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城市道路的限速一般在每小时80公里以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说超级跑车,就是许多高级点的轿车,车速也可轻松超越每小时200公里。尽管一些车设定了出厂限速,但限速值也远超每小时120公里。这之中,显然存在“性能过剩”的问题。或者说,那些有钱人花了大价钱买好车,难免有“找机会”发挥车辆极限的想法。对管理部门而言,除了加大对严重超速飙车的打击力度、弥补危险驾驶罪的“盲区”之外,是否可以考虑增加“竞速驾照”考试科目,同时规划有关场地与赛事,让飙车或赛车在监管与安保下走向规范?也许,这不能完全杜绝“地下狂飙”,但会让一部分人改邪归正。

牛奶又陷“超限门”,“虱子多不痒”?

背景:近期,秦皇岛市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销售环节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抽检,在辽宁辉山乳业集团生产的高钙牛奶检出硫氰酸钠超限,数值高达 15.20mg/kg(最高限定值≤10.0mg/kg)。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可有效抑菌,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所以国家禁止在牛奶中人为添加硫氰酸钠。辉山乳业回应称,经企业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检测,产品全部合格。目前,涉事产品已下架。

京华时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就目前而言, 河北相关监管部门应直面辉山乳业的疑问,比如抽检出辉山乳业的问题商品后,为何不及时通知企业?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本有权利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不及时通知就错过了最佳时机。最重要的是,河北方面抽检的产品已于8月25日过期,而辉山乳业直到9月18日才知晓此事,这种时间差的背后有无秘密?当然,辉山乳业有权利喊冤,有权利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不可信口开河,也不可顾左右而言他。比如,所谓的辅料没有带入硫氰酸钠的可能,就令人怀疑。既然没有主动添加硫氰酸钠,为何9月份加工后的产品硫氰酸钠却高达6.5mg/kg,远超原奶均值?

新京报发表马涤明的观点:河北食药监局发布安全警示后,辽宁食药监局已派员赶赴产品生产地抽样检验。如果得出与河北方面相同的结论,则对辉山乳业很不利。若辽宁与河北的结论相左,势必陷入争论不休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更权威的办法应该是由国家食药监部门,委托相关机构在多方监督下进行检测。“硫氰酸钠超标”事件,涉及企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等各方的利益或责任,注定存在一个博弈的问题。各方平等争论,依法、据理主张各自的意见和权利,而不是权力部门一言定音,这种机制是合理的,但前提是“终审”机制不可或缺。如何关上“硫氰酸钠门”,事关中国乳业的监管公信与市场信心,以及市场监管范畴的法治公正问题。

小蒋随想:国内奶企的公信力本就不足,这回辉山乳业又陷入硫氰酸钠超限纷争,究竟是“虱子多了不痒”,还是“雪上加霜”,各位心里自有掂量。一方说“有问题”,另一方说“全合格”,无论孰是孰非,消费者恐怕“宁信其有”。毕竟,谁也不愿拿自己的健康冒险。就算最终公布是与非,一些消费者还是会将信将疑。这种不信任感,既是国内奶制品行业的悲哀,又是一些行政与监管部门公众形象同样欠佳的体现。这样的“罗生门”,会令一些消费者进一步倒向洋奶粉与进口牛奶阵营,虽然后者也未必都安全。国内奶企可能发问:一家奶企涉嫌有问题,就联想到“国内奶业”,是否以偏概全?但消费者也会反问:形成这样的印象能赖消费者吗?国内奶企是否都已知耻而后勇?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