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纪委来前烧账本”,烧出啥味道?

占巴

2015年09月28日14:3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得知纪委要来查账,湖北一名干部竟故意将“小金库”的账本和部分凭证焚毁。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纪检监察部门获悉,这名干部近日被武汉市汉南区纪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另有多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9月28日京华时报)

纪检部门是中央反腐的“御林军”,各级纪委更是维护纪律和执行纪律的“代言人”。随着反腐倡廉全局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纪委约喝茶、纪委来调查”显然成了腐败分子最为之惧怕的事情。所以,湖南一干部在纪委来查账前故意烧账本的行为,也说明了纪委的“震慑力”使其“闻风丧胆”!

俗话说的好,“身正不怕影子斜”,纪委到来之前烧账本,无非就是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销毁抵赖,明摆着是抗拒组织调查。这种行为,对执纪者本身是一种“挑战”,对纪律更是一次“亵渎”。无论腐败罪行是否成立,该名干部被“依纪开除党籍”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令人反思的是中央严明反腐纪律,前后皆有教训,为何在纪委查账前,个别干部还会干如此“荒唐愚蠢”的事?莫非是异想天开的认为烧了账本,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逍遥法外”吗?

只能说这是腐败分子的“泡影幻想”。纪委反腐手段早已“更新换代”,别说烧账本,烧了贪腐家产,腐败行径还是会水落石出。此次烧账本的案例也更深次反映了在纪律审查的威严下,反腐照妖镜照出了个别干部“心术不正,迷恋权力,整日沉浸贪赃枉法的浑噩度日的无所事事中。”以至于纪委来了,心虚冒冷汗,抱着侥幸心理,自导自演一场滑稽的“烧账本”闹剧。

但是,这场滑稽的“烧账本”闹剧,却给各级各地纪委敲响了警钟,反腐工作目前是取得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党风政风。可仍有个别腐败分子,涛声依旧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类腐败分子就是附在组织和人民利益上的“寄生虫”,破坏党政机关形象的“歪脖子病树”。整治类腐败分子,除了加大“纪律审查力度”,还需严格“政治审查强度”,把好干部选任关是杜绝所有滥竽充数之辈,混入党内的最有利举措。

希望各级纪委、各级党政干部把“纪委来前烧账本”这一负面教训,时刻当成自我鞭策,提升党性修养,远离腐败的警钟,更好的去钻研如何为人民谋利这门实在功课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群众幸福感履好职,尽好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