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老教师”变保安是“卸磨杀驴”?
背景:湖北省沙洋县今年在全县70所中小学和36所幼儿园中共选择172名富余教师担任专职保安,其中有几名是中小学前任校长,平均教龄30年左右。据称,随着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该县适龄入学儿童相应减少,加上部分乡镇学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导致部分学校教师资源出现富余。
新京报发表张贵峰的观点:现行教师职业管理仍然缺乏一个充分合理的教师流动、退出机制。单纯“按年龄一刀切”,让“教师转岗”有些无奈也有些残酷。一方面,这会造成优质教师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给当地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教育部门是否能多站在教师的角度,采取转岗、待岗培训、解聘和辞聘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呢?引入退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形成完善的流动体制。对于那些曾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过贡献、面临退出的教师,最好别一退了之,各地还是应探索合理、有效的系统措施,以保障他们的权益。
京华时报发表连海平的观点:除了转岗当保安,富余教师还应有更多、更合理的选择。譬如,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可以向外转移,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别的地区、学校继续得到重用;不愿外出的,通过转岗培训,使其进入新的教育领域,如中学转为小学教师、小学转幼儿教师等;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用人标准的,可通过公开招考,转为行政人员;年龄较大,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应为他们提供非教学岗位,或适当提前退休;愿意下海创业的,在一段时间内保留待遇,以解其后顾之忧……只有秉持平等、尊重、公开、公正原则,富余教师群体才会安心。
小蒋随想:从教师变保安,是否真是“工作只有分工不同”,你懂的。这种“被转行”固然蕴含所谓的客观无奈,但在经历过早年国企下岗产生的多种社会刺痛后,如今某些地方对“多余教师”的安置依然简单粗暴,还是令人摇头。当地或许会说,至少给老师们安排了工作,没让他们失业。问题是,这种安置非常不妥——地位与待遇差异就不说了,让干了30年脑力劳动、如今已50来岁、甚至还有高级教师资质的老师,转而去“看大门”、并准备制服不法之徒,无论是在身体机能上,还是在心理适应上,他们能胜任吗?沙洋县教育局负责人称,“教师转岗当保安”只是临时性调整,若学生人数增加时,这些保安会再回到教师岗位。对于这种回应,恐怕只有“呵呵”。人员分流与安置需要用“心”,而不是“卸磨杀驴”。
“救母亲还是救女友”,奇葩考题是个道德陷阱
背景:“母亲与女友同时落水,你先救谁?”近日,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公布,试卷二中就出现了这道令广大男生困惑许久的难题,不过在考题中,母亲和女友不是落水了,而是身处大火之中。不少考生在网上发表感叹,称考题奇葩雷人。
南方都市报发表杨朝清的观点:在回答“如果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这个问题时,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给予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同样的道理,同时落水的母亲和女友哪个离自己近就先救哪一个,理应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走出“道德捆绑”,从“技术视角”进行理性选择,对母亲、女友和男友都是一种解脱。如今,“见义智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见义勇为的“异质思维”和“能力视角”得到了更多的尊重。面对突发、紧急状况,就近施救即使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也是“最不坏”的理性选择。当这样的价值追求成为社会共识,“母亲女友先救谁”的情理困境就会迎刃而解。
华商报发表杨鹏的观点:我们不知道出题人的目的,但更愿意站在善意和责任的角度来理解出题人的用意。法律实践中争议难免,有的虽然不及“救母亲还是救女友”这般极端和残酷,但处理难度就像是对“救母亲还是救女友”,一定要做出裁判。这一方面,考验着法院本身的公正和公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必须尊重法律,服从法律判决。正如美国著名大法官杰克逊所言:“我们的判决之所以是终极性的,不是因为判决正确;恰恰相反,我们的判决之所以是正确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判决不可推翻。”要承认,法院真会遇到类同于“母亲与女友同时落水”这样的棘手案件,判谁赢都面临着风险,败诉一方可能会闹、会上访。如何对待必有的争议?或许,这就是这道奇葩司考题目所蕴含着的法律深意吧。
小蒋随想:与其说这是一道考题,倒不如说这是一个道德陷阱。此类陷阱最大的危害是让人犹豫踌躇、不知所措。而在生死攸关之时,一时的犹豫,可能错失施救的良机。救哪个都要失去另一个,救人者反而被“千夫所指”,甚至惹上法律责任官司,令人生畏。类似的问题还有路遇摔倒老人该不该扶,恰恰是因为一些讹诈个案被放大炒作,形成“陷阱”印象,使许多人决定遇到类似情况“坚决不管”。可当一些人真的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则发生了佛山小悦悦事件,冷漠走开的路人又遭遇如潮的口水乃至人肉搜索。说到底,只要救人就没有错。退一步说,即便是近日发生的女大学生扶摔倒老太“剧情逆转”,女大学生固然可能撒谎,但她至少没有“肇事逃逸”,受伤老太没有面临“被不管死活”,这不是最坏的结果。不能再人为设置道德陷阱,给人们留下“救人困境”。制度与法律层面必须保护救人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肇事后救人也会减轻罪责。唯有如此,救人才能回归人性本能。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