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节日病”的“预防针”当入心入髓

何竹梅

2015年09月23日14:1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中秋、国庆临近的重要节点,(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纪委未雨绸缪,提前给广大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镇纪委利用机关会、“三干”会传达上级精神,会议强调: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克服消极应对、怀疑观望等错误心态,执行八项规定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中秋、国庆两节将至,需严防“节日病”反弹回潮,确保风清气正、廉政过节。(四川新闻网)

在这中秋、国庆双节将至的时刻,各地都纷纷采取措施、出台规定,倡导并要求党员干部过“廉节”,本是好兆头。倘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那“预防针”就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从之前的景况看,不少地方党政部门所谓的“预防针”,恐怕是打在皮肤上而没有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节日一过,大大小小的“节日病”就犯了。

作为中秋、国庆这样的传统节日、纪念性节日,大家放松一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每逢这样的时刻,也给了那些行不正之风者漂亮的借口。众多朋友海吃豪喝,大肆铺张浪费不说,那些借机行贿受贿者,也具有了一把漂亮的保护伞。因为节日里,朋友间、上下级之间互相走动是正常的事情,往往就会逃离监管的范围,很难取得违纪的“实证”。因此,所谓的“节日病”,其实是患在平时的一种“腐败病”,只是在节日里频发而已。

对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有的党员干部总是消极应对,持怀疑观望的心态,这就是“节日病”的前兆。作为各级党政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在平日里就备好“预防针”的药液,将党中央的相关政策法规深深地注入骨髓,对那些在践行“三严三实”中仍然庸懒散浮拖或是“官”心不改,“官”念不变的病态人员,加大“药液”浓度,让廉洁从政的药液流淌在血液中,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这难以诊治的“节日病”。

中央倡导大家过“廉节”,不是要大家不食人间烟火,做孤僻的隐士,而是要充分利用节日平台,放松自我,在节日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受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从而得到情操上的陶冶,更能促进本职工作。倘若将节假日玩弄成“浪费平台”、“贪腐平台”,那就有违初衷,“节日”的意义尽失也!

总之,“节日病”的根源在于骨髓中的“腐败菌”,若是节前只满足于喊点口号,发条新闻,那只能是在皮肤上注射一下,无关痛痒,不仅不能有效抑制血液中的“病菌”,而且反弹回潮的可能性更大。只有将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渗透到骨子里,做到“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才能让“预防针”的药液在体内形成循环,用实际行动践行“廉政若言”,将“廉节”过得丰富多彩、意义非凡!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