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难题咋终极破解?

张娜 

2015年09月11日10:4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淮南女大学生称扶老太被讹”的目击者已经出面向淮南警方说明情况,通过个人微博首度向社会公开她所看到的一幕并公布了现场照片。(2015年09月11日 中国青年网)

南京“彭宇案”的阴影似乎还在蔓延,前两天老太雨中摔倒因无人救助死亡的悲剧也历历在目,今天淮南女大学生称扶老太被讹的事件再次引发全国关注……在当今充满着正能量的时代,为何老人摔倒成了“扶不扶”的两难选择题?这样的难题又何时能解?

我们承认,有些老人岁数大了,腿脚不便,记忆力也不算太好。但总应该明辨是非,自己摔倒还是被自行车刮倒,还是能识别的,更何况此次事件中的老人还是清醒的。即便老人真的不能明辨是非,作为老人家属,也该明事理,一句“没撞为何垫医药费”,彻底伤透了救人学生的心。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垫医药费,既是让老人能够快速接受治疗,更是对老人家属的一种信任。毕竟助人为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又岂会见死不救?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老人家属的推断实在是武断至极。女大学生“自证清白”后,老人家属之前的“指证”只会成为赤裸裸的打脸。

其实,我们应该说这个老人是幸运的,毕竟遇到了小袁这样善良的孩子。相比之下,前两天摔倒雨中的老人,因无人上前而淹死,又是谁之错,谁之悲呢?

尽管这些事情不是大多数,但是不得不说即便是个例的“讹人”,依然后患无穷。这种行为深深的扎痛民众的善心,更是在挑战社会公德,甚至人们的道德底线。倘若任其发展,将彻底摧毁维持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底线,是文明社会道德风尚的倒退和堕落。

笔者认为,要解决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难题,如果道德约束已经没用,就只能靠法律的约束,将“摔倒讹人”纳入法律体系,靠严惩来警示后来人 。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