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缩水”,调假当“理解万岁”?
背景:今年中秋节正逢9月27日(周日),而中秋节放假时间为周六和周日两天,不再是3天中秋小长假。针对公众“为何今年中秋节缩水一天”的疑问,专家表示,是因为考虑到中秋节之后紧接着就是国庆节,为了避免让大家连上9天班,中秋节的补假放在了国庆节一起安排,国庆节后仅10月10日(周六)上班,公民休假总天数并未减少。
扬子晚报发表毕舸的观点:以往,许多工作地与家乡距离不远的人,可以利用中秋节小长假回家团圆。可今年有此愿望的民众只能被迫放弃。赏月更是在周日晚上,第二天上班,中秋节不就沦为普通的周末了吗?有别于一般节假日,中秋节、端午节更强调历史文化与当下人们需求的结合,用或复古或融入时代元素的美学仪式,让民众在不断的亲身体验中温故而知新,激发出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从而自觉地成为其所指向民族精神代际传递的火炬手。节日放假调来调去,却始终令公众难感满意,原因恐怕就在于过于强调节日的经济产出比,对节日背后的人文价值也不够重视,其实人文价值才是本位的东西。希望今后调整节日假期时,莫忘这个初心。
小蒋随想:在放假的问题上,一直是“众口难调”。过去,有“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但很多人抱怨集中休假哪里都是人山人海,黄金周挤成“一锅粥”。后来有了清明、端午、中秋小长假,取消“五一”黄金周,说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让休假更有人文味道。可近年来,呼呼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声浪再起,很多人嫌长假太少。对于假期被挪来挪去,很多人抱怨影响工作与生活节奏。但要是不挪假,“散碎”的假期又免不了被喝倒彩。此外,带薪休假被热议,让人们自由选择何时休假,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同时,许多人又说休假权常常被侵犯,带薪休假不现实,还是大伙儿集中休假“方便”维权……在管理层面,也存在目的性“摇摆”——既希望休假带动社会消费与旅游产业,又想“复兴”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既想照顾劳动者的休假诉求,又不愿“惹”企业老板不爽、“影响”税收和GDP。简言之,在多元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事没法“皆大欢喜”,舍与得之间总有矛盾和纠结。对管理者而言,无论采取何种休假形式,维护劳动者正当合法休假权这一根本,不能动摇。对广大劳动者而言,想让法定休假符合所有人的愿望不现实,有时候只能“理解万岁”。
下属“接连落马”,市委书记被免职不冤
背景:6日,央视《新闻联播》和中央纪委官网都发布了河南省新乡市委原书记李庆贵被问责的消息。据通报,李庆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连续发生的3名厅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因此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领导职务。
京华时报发表顾昀的观点:无论党章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抓好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都有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这也没有任何疑义。李庆贵被免职,告诫各级党政一把手,切莫再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为官心态,也不能有“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的想法。一把手本身有领好班子、带好队伍之责,班子出了问题,作为第一负责人的党委书记,焉能置身其外?端正为官态度,当好廉洁从政表率,抓好班子作风建设,是为上策。
新京报发表观点:今年2月,李庆贵已履职河南省直管县体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但其在市委书记任上因“领导责任”被免,仍具有风向标意义。这一案例表明,一旦班子成员乃至属下官员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身为“一把手”的党委书记不再像以往那样,能高高挂起,可能也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一把手”的存在不能仅体现在用权,也应体现在担责上。因廉政主体责任缺失对“一把手”摘帽,本质上,是权力与责任对等的体现,彰显的是公平、公正的现代治理理念,而压力层层传导的制度框架下,廉政建设也会有更多内生动力。
小蒋随想:权力与责任应当是对等的。李庆贵被免职是基于如下事实——多名副手严重违纪违法,身为一把手的李庆贵即便没有卷入,也绝对属于“治下无方”。当地方“一号领导”连身边的副手都管不好的时候,其无法印证自身是“称职”的,更存在严重失察乃至渎职嫌疑。所以,有关问责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地方主政的一把手理当承担地方行政的全局性责任,也别想出了事就将问题皮球踢给“专项分管”的副手,试图使自己“独善其身”。当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直接责任者承担主要责任,间接责任者承担次要责任。这之中,既不能抓大放小,又不能丢卒保车。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