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莫让“土地”沦为市长捞钱的“诱饵”

胡臣臣

2015年08月25日14:2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莫让“土地”沦为市长捞钱的“诱饵”

四川省南充市副市长邹平被确认犯有受贿罪、行贿罪、挪用公款罪和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8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土地本是国有资产,官员因为官职在身,对土地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但是绝不是任意处置的权利,而是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土地进行管理。自以为“有权独大”的邹平却忘乎所以,把权利变为自己“捞金利器”,而“土地”也沦为其抛出的“诱饵”。

举报人称“2004年到蓬安考察投资时,邹平开条件,讲可以把县里饲料厂和面粉厂的土地低价甚至白送,对于商人而言那是很大的优惠。”然而邹平指的白送并不是真正一分钱都不花,只不过是“土地钱”不走“账面”,而是通过“贿金”的方式送给其本人就好,当然价格可要比“土地钱”便宜得多,对于商人而言不失为一个“好选择”。邹平对待商人惯用这样的套路“JQ K”,先J(勾)进去,再Q(诓),如果给不了好处就K,而在JQ阶段,土地是他习惯抛出的“诱饵”。

邹平频繁抛出“土地诱饵”,而商人又屡“上钩”,达成的“土地交易”更是瞠目结舌,症结究竟在哪?笔者认为,首先是邹平的“权利滥用”,虽然邹平作为原市长,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并非直接对土地进行管理,具体的土地管理权还是由地方国土局的相关部门在具体管理。而邹平能够直接决定“土地命运”,一定是“用权施压”用“权威”给下级“压力”,下级被迫遵照邹平的指示处置土地。然后,是商人的“捷径思维”作祟,“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官员的“权利滥用”。就是因为不法商人总是想走“走捷径”、“拖关系”,想法设法与官员“套近乎”,才会让官员尝到“滥用权利”的“甜头”,才会催生官员“权利寻租”。

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土地”沦为邹平捞钱的“诱饵”也是官商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也是各自“自食恶果”。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不但官员要“管住欲望”、“管住权利”,也需要商人“浩然正气”、“走正路”,不给官员“权利寻租”任何机会。

分享到:
(责编:张雨希(实习生)、王倩)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