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抽空坐牢论”与阿Q“癞疮荣光”
背景:成龙近日接受访问时表示,从儿子房祖名坐牢一事悟出心得,坐牢并非坏事,尤其对忙得不可开交的有钱人而言。成龙说:“我认为我有时需要抽时间放假坐牢,而且要强迫有些有钱人,甚至我自己去坐牢。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需要这样做,因为大家都太忙了。”
新京报发表钱夙伟的观点:这真是让人惊诧。难道监狱是你开的,难道坐牢是想坐就坐?坐牢当然是因为触犯了法律,难道为了坐牢,就先要去以身试法?当然,这样的荒谬之论,并非成龙的“原创”,音乐人高晓松因酒驾被关看守所,后来他说,“我觉得男人一定要坐牢,5个月太短,没有用,7个月太长,就6个月正好。”他们所说的“坐牢”是如同“到深山修身养性”。高晓松甚至宣称,“那半年的时间他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也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的问题,使得他原来读过的书、接受的知识有了沉淀的过程。”对坐牢如此美化,显然是扭曲了坐牢训诫、惩罚的本来意义。或许,坐牢确实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了很多的问题”乃至“修身养性”,但是,这并非就一定要坐牢。因违法而坐牢,无论如何,都是人生的惨痛代价,也因此,当然也不是男人人生中的“一定”,更不是“人人都需要这样做”。把坐牢“淡化”为无所谓,乃至还如此诗化“高墙下”,把坐牢当做了人生必不可少的“课堂”,这未免又是对法律的另一种亵渎。
小蒋随想:将坐牢美化为“修身养性”,其实就是试图“将坏事变好事”,以此淡化坏事对自身形象的负面影响,妄图将坏事“升华”为一种人生历练,仿佛遵纪守法没坐过牢的人的人生反而是“不完整”的。这是典型的混淆是非、香臭不分,这与自认为头上长癞疮疤是高尚荣光的、“别人还不配”的阿Q如出一辙。其实,阿Q是自卑的,怕别人嘲笑他的“癞”,进而发明出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成龙与高晓松对坐牢的“正面性”夸耀。“将坏事变好事”也不局限于个人。君不见,某些重大责任事故后,一些地方的行政者大加宣传救人,甚至声称事故验证了当地的应急反应能力,试图淡化丑闻的负面性,“凸显”领导有方、应对得力,转移公众视线。对此,明眼人一看便知。阿Q精神还在传承发扬,令人汗颜。
冤案已国家赔偿,警方为何不愿道歉?
背景:因为冤案,蒋小兵(化名)被关押了21天。此案经广东省公安厅刑事复议,认定东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未依法进行审查”,“违法行使侦查职权,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赔偿请求人采取拘留措施”,应当对赔偿请求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目前,5689.56元的国家赔偿已经到位。但警方的道歉一直未能兑现。
北京晨报发表里工的观点:此案的办理明明存在着问题,向当事人乃至民众表达自己有错就改的诚意,这有什么难的呢?从2013年至今,东莞市公安局和南城分局的领导,都有着不少的变动,新任领导想必是不愿意为前任领导的过错买单,这种心态的存在,也属人之常情吧。如果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迟迟不道歉,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为官者进行如此规定,即必须要为自己此前的决策负责,而无论岗位变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很多“烂尾工程”找不到承担者。当然,也有可能当初的案子属于集体做出的决定,出了问题,让某个领导出面道歉,从而成为众矢之的,恐怕这领导也不服气。可我们平时总是自勉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道个歉,应该不会很难吧?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影响着相关人员说出道歉的话,那就是“权力意识”,认为国家赔偿已经是对冤案的补偿,再低下头说对不起,面子上难以接受。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如何消除?每一个为官者如何才能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小蒋随想: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后,内蒙古高院副院长当面向呼格父母道歉。这声道歉虽然迟到多年,但使呼格父母最终讨回了应有的公道。对冤案当事人以及家属而言,犯错者的道歉固然无法挽回错误,但至少能带来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这也是对外界正式宣布自身的清白。如果犯错的执法者不道歉,很难说其已认识到错误。如果出于面子而不道歉,更说明一些执法者与权力者觉得,权力面子“大于”权利受害。这种意识是丑陋的,更是失民心的。官方道歉不积极,也印证了追责疲软。据悉,损害环境将实行终身追责,其它类型的行政与执法犯错,难道不该“照此办理”?在其位谋其政,即便是前任犯错,现任官员出于行政伦理也当站出来积极补救,而不是持“事不关己”的态度。
![]()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