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长江日报:重奖英勇机组没什么“不纯粹”

李杏

2015年08月06日09:09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重奖英勇机组没什么“不纯粹”

昨日,深航举行成功处置“7·26”机上纵火事件表彰大会,对7月26日ZH9648台州至广州航班9名机组成员进行嘉奖。机组人员共获奖250万,两名见义勇为乘客各奖15万。

7月26日0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ZH9648台州至广州航班发生一起机上纵火事件。机上9名机组成员协同配合,处置很果断,成功扑灭明火、稳定客舱秩序、制服犯罪嫌疑人,最终飞机安全着陆,确保了机上97名乘客生命财产安全和航空器安全。250万即是针对此事的奖励。

机组人员的处置毫无争议,获得一致好评,但所得奖励面临了许多质疑。“份内事”、“职责所在”、“应该的”,这类声音接踵而至。对于这一件事,每个人确实都有自己的见解,点赞、质疑,因人而异。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种社会成见,比如奖金让见义勇为变质,比如份内事做到了极致仍然只是份内事,这类看法有时是不假思索的,张口即来,也的确值得反思。

250万奖励有几个部分,民航总局奖励30万,内容是“集体一等功”;中航集团奖励60万,内容是“机组安全专项奖励”;两名乘客获得的则是“见义勇为奖”,等等。每笔钱都有出处,各项奖励内容早已有制度性规定。至于纵火事件的发生,也有反思和问责,台州市民航局局长杨友德即已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免职。有奖有罚,功过分明,应该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在高空封闭的环境内,面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突发险情,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既是职责所在,也是英雄之举。身为机组人员,如果临阵退缩,某种意义上是对不住自己这份职业的,但不能说果断扑救仅仅是份内事,做了应该,不做可鄙,这种评价态度是苛刻的。职业,也总是因为人的高尚境界,而提升了水准,有了更高的内涵,获得更靓丽的社会形象。我们相信,正是在这次扑救行动中,空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形象,又往前推进了一小步,这些获奖的人员,树立了榜样。

奖励就是认可,是鼓励,奖励程度表达奖励的程度,但与英勇行为并不是等价关系。堂堂正正的授奖,弘扬正义的风气,鼓励积极的职业素养,没有什么不可以。扑救,并不是为了获奖而去,他们是为了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这种发自内心的英勇,需要给予充分的认可、鼓励。还应该看到,临危而上,不是表演,也无法表演,奖励这一行为,不是也不会刺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好人”表演而搏名获利的行为。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奖励,针对着各行各业的贡献,如果职业的高尚和做人的英勇表现没有相应的褒奖,倒成了“好人吃亏”,反而说不过去。

这些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很多,人们普遍期待社会正气的高涨。民间分享着一些说法,诸如“当好人不划算”,“老实人最吃亏”等,表达了现实中做好事吃力不讨好的窘迫境遇。对英勇行为进行丰厚的物质奖励,也向全社会传递出强烈的积极信号,社会以极大的热忱欢迎并鼓励这种高尚的职业境界、做人境界。社会并不缺少有正义感和高尚情操的个人,但要让一般人都有做好事的热情与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行为得到各种形式的支持,让世人体会到,我们这个社会,还没务实到只谈权责利弊,不谈道德理想。

分享到:
(责编:张雨希(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