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又出现“状元游”热。近日,山西晋城举行“2015年全国状元敕封典礼”,由“康熙皇帝”向来自国内各地的10名高考“状元”进行敕封,每人赏“诏书”一册,人民币1万元。众“状元”披红骑马,沿街游行,煞是热闹。
晋城“状元游”是在当地皇城相府举行,该处乃清代名臣、《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故居,现已辟为景区。既是带有营销性质,自然是广揽“状元”,多多益善,如此才能扩大社会影响,给景区带来广告效应。只可惜那10名高考“状元”,不幸沦为景区营销的道具。
“状元游”虽荒唐不堪,如果不重视这一闹剧背后的社会发生机制,而仅是批判活动本身,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且看每年高考前夕,考生家长如临大敌,社会各方严阵以待,临考前工地不许喧哗,广场舞一律提前散伙,考试时重要路段交通管制,大门口家长自发挡车。这还只是高考的第一部曲。
第二部曲就是高考成绩公布后,无论北大清华都纷纷加入抢“状元”的阵列,表面看是屈尊求才,实则有辱斯文。特别是今年,有高校为抢生源而互掐,闹得沸沸扬扬。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自是高校之本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得天下状元而教之”。高考“状元”算是考试型人才,但真正的人才未必在高考“状元”,否则这些年来也用不着大力推进自主招生了。
有了这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铺垫,这才会有“状元游”第三部曲的出场。凡此种种,看上去是对高考以及“优等生”的重视,却更体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才会有把高考“状元”等同于古代状元的错误思维,也才会出现骑马游街、敕封赏赐的“状元秀”闹剧。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摘得“高考状元”,只是考生走向社会前攀爬下的第一座小山峰。考出好成绩,固然值得庆贺,但这并意味着人生从此走向辉煌。在漫长的一生中,一个人还需面对更多的历练和考验。在“状元游”中被人捧上天的考生,对此当有清醒认识。
至于因各种目的而举办“状元游”的组织方,虽说花钱费力,却应明白,这种活动除了可能带来一点虚名外,其社会效应会越来越差,甚至会背负“丑名”。当越来越多人把这当作闹剧看待的时候,举办这些活动还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