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记者接到爆料称,上午10时许,在挤满乘客的64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70岁左右老人让座,被其暴打一耳光,后被其他乘客分开。(7月12日 东北网)
公交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运输工具,因为它无法象火车、飞机之类的交通工具那样售卖有座票,所以,大家都遵从着简单的“先到先得”法则,同时,基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爱护弱小的社会公德,公交车上都设置了“老弱病残”专座,大家看到身边站着老人、小孩也都会自觉地为他们让座。
但是,这两年因为让座的问题有不少年轻人被老人或其家人殴打,原本看似弱势的老年人在一次次抢座的“战斗”中用他们的拳头向世人展示着他们的“实力”。让人们不禁疑惑:究竟谁才是弱者?是否年轻人必须给老人让座?野蛮抢来的座位,您老坐得安心吗?
为老人及有困难的人让座不是法律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所以,给老人让座不是出于年轻人的义务而是源于对传统美德的继承。让座是对老人的尊重和礼貌,同样,被让座的老人在得到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应该学会感谢,尊重是相互的,一句谢谢、一个微笑足以让他人也有被尊重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中提到,当时车厢里很多人,并且女孩并没有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而老人在“扫视”了整个车厢后,将“目标”锁定在了年轻女孩身上,于是他挤到女孩旁边开始了野蛮抢夺。很明显,老人将公交车当成了“胜者为王”的擂台,在开赛之前,他对车厢乘客的“战斗力”进行了“评估”,最后才决定向“战斗力”最差的女孩下手,他的行动轨迹告诉我们,他清楚自己不是去向他人寻求帮助,而是去“战斗”的,而且他的暴脾气也是因人而异,因为他没有胆量向东北大汉“宣扬传统美德”。
所以,老人一定是弱者吗?这可不一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就如新闻中的这位老人虽然已是70多岁的高龄,但仍然“战斗力”爆表,有的年轻人在他们的眼中就是“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年纪区分“强弱”。
尊老爱幼、帮扶弱小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大力倡导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但也坚决反对有人高举传统美德的大旗使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