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需要急救打120电话召唤救护车,这是谁都知道的常识;可如果患者是孩子或新生儿,这条常识实践起来可能就有点麻烦了。近日,苏州市民李先生就遇到这么件事,搞得他很上火——他刚出生31天的女儿因呛奶造成窒息,结果在送医过程中,他打了两次120急救电话,先后来了两辆120救护车,都不愿意接送孩子去手术医院,原因是孩子太小,来的救护车都是针对大人的,车上没有针对小孩和新生儿的专门设备,车上医护人员不了解孩子特别是新生儿的救治知识和技术,路上出问题,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记者多方采访证实,缺少专门设备和专业医护人员,导致“救护车不救护小小娃”的情况普遍存在。(7月5日《扬子晚报》)
救护车救人,本不该有大人和小孩子之别,没想到的是,救护车竟然也会出现选择性救人,竟然不救“小小娃”,从救护生命的角度看,是绝对不允许的,然而,如果到达的救护车无法救护“小小娃”,那么此时的救护车与普通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拒救”也是必然的。
现在的救护车多是针对成年人的,车上的一些抢救设施设备也都是针对成年人的,而且急救培训也都是针对成年人的。这样的救护车自然无法救“小娃娃”,救“小娃娃”需要专门的救护车。因为新生儿的救护是个很专业的技术活,不仅设备设施要专业,救护人员也是需要具有很专业的知识和培训。
专门指对“小娃娃”的救护车很少。苏州只有两辆正规新生儿专用救护车;目前南京共有4辆危重新生儿转运车,整个江苏省不过十来辆,都忙得不歇火。江苏如此,其它省份恐怕差不多情况。全国对小儿患者如此不上心,真让人担忧。不知道有多少孩子会因为救护车不到位而失去“抢救时机”。
“救护车不救护小小娃”,并非是医护人员不负责任,而是没有足够的专用救护车,这是因为投入过少之过。而从深层原因来看,这是不重视儿科之过。据了解,由于儿科的“前景”和“钱景”看淡,很多医院相继将儿科裁撤,儿童医疗资源越发显得紧张、短缺,不仅儿科医护人员少,相关设施设备也跟不上需求。救护车就是其中之一。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不仅要体现在教育上,在儿童医疗上也要得到体现。
相比于成年人,孩子的生命更为脆弱,而他们一旦得病,只会哭,而不会说出真实情况,从爱护孩子的角度看,为孩子特设的救护车更需要。诚然,从数量来看,不必太多,但至少要能够保证孩子生病了,需要救护车的时候,不是那么困难。试想,孩子得病,叫来的救护车却一辆接一辆不愿意送孩子,那么,无疑会置孩子于危险之中。救人讲究争分夺秒,宝贵的时间不能浪费在“救”或“不救”方面。
小小患者不该成救护车的“烫手山芋”,为孩子专设的“救护车”不该太稀缺,更不该成为行业潜规则而任其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