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观点1+1

“官员吸毒”是自甘堕落还是被拉下水?

蒋萌

2015年07月03日15:3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官员吸毒”是自甘堕落还是被拉下水?

背景:日前公布的《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首次提到“中国吸毒群体向……公务人员等人群扩散”,随后媒体爆出“近年来累计抓获吸毒公务人员有1400余人”,这些新闻让人吃惊。

环球时报发表王强的观点:“毒官”毒瘾发作时的语无伦次与怪异举止,基本上已无正常思维。那时那景,谁能保证他们的决策不会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时那景,人民群众又作何感想?官员吸毒,很多是毒腐相连。公职人员与毒品的第一次接触,多发生在交际应酬中。诱使公职人员吸毒的企业老板或社会人员无非是看中他们的权力,用毒品“绑架”为其谋利。也有的公职人员自身生活圈子不洁净,周围人把吸食新型毒品当做交往方式,“上等人都玩这个”等观念在朋友圈中流行。还有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压力大,在“试试”的心态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治公职人员队伍的吸毒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既要设置“红线”,警示公职人员不敢涉毒,更要严肃法纪,敢于“刮骨”,震慑公职人员不能涉毒。另一方面,要倡导公职人多入“群众圈”“知识圈”“家人圈”,在家庭、社会多方努力下,提升公职人员抗毒“免疫力”。广大公职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小蒋随想:吸毒者要说不知毒品危害“误吸”,恐怕鬼都不信。课本上学过鸦片战争,电视、报纸上无数次讲述毒品危害,在此情况下,一些人还要去“尝试”,除了自甘堕落、自行打开潘多拉魔盒,实在难有别的解释。通常认为,公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又受过党的教育,但某些干部深陷毒品的魔掌,这与其应有的“思想觉悟”是满拧的,更是吊诡的。只能说明,某些权力者的精神是空虚的、信仰是迷茫的、是非是混乱的,只寄希望于超然刺激,试图获得致命快感。有人说,一些官员染毒是被别有用心者拉下水,甚至是设套陷害。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交往什么人的问题上,官员是有选择权的。亦如“不雅视频”曝光,男性官员光赖“坏女人”诱惑很扯淡;当别人拿出“嗑药用具”,若官员还和对方“哥俩好”,只能证明是一丘之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少数干部自甘堕落令人唾弃,重视与批判中也当避免“以偏概全”。

女工“被计划”怀孕,侵权人性何在?

背景:河南焦作山阳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规定,员工入行满一年才能提出生孩子、部门每个季度要提前安排下季度女工生育计划、不按计划任性怀孕的要罚款、扣奖……如此“计划生育”雷倒众人。

京华时报发表马九器的观点: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能做出这种决策的人多半是唯利益至上、绩效第一,至于法律和人性,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否则,为什么《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相关条文在这些单位、企业面前,连一块绊脚石都算不上呢?生儿育女,本是天经地义、人伦常识,却在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里成了某些企业单位的包袱、累赘,那些漂亮的数据、飘红的业绩掩盖的,竟是女性生育权被剥夺、被控制的无奈与辛酸,这样的繁荣和文明扯得上关系吗?在一个一切向“快”看齐的列车上,来不及仰望一下星空,来不及欣赏一下风景,甚至来不及体味一下彼此的温度。所有那些赶不上趟的东西统统被打入另册,或者被甩出车外、抛向沿途,难道不想一想这列没有制动、没有喘息的列车,真的会安全抵达终点?这样的企业,想想都心塞。

小蒋随想:这显然是严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径,但此类“自定条款”却或明或暗地存在于许多企业与单位。出发点无非是,一旦女员工怀孕产子,没一两年“消停”不了,生孩子之后,女性的精力也可能分散,单位“不养闲人”。问题是,谁不是从娘胎里出来的?谁没有“耽误”过母亲的时间?这样的侵权有恃无恐,关键还在于维权孱弱与不作为。在一些地方管理者看来,企业能按时发薪就不错了,其它不过是“小节问题”。对劳动者而言,眼看某些人连薪水都拿不到,严重怀疑生育权益更没人管,也放弃了无望的维权。只能说,在权益保障水平较低的环境下,各方都以“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侵权”作为侵权、妥协、不作为的理由。这种只往下比,直接导致劳动维权的生态愈发糟糕。不依法办事,不依法行政,也令法治蒙羞。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