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6月24日发布《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若干要点》。其中要求严格控制在职博士生录取比例,自2015年起,除高校教师、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之外的在职人员,占全校博士生录取比例控制在10%以下。将限制产生“官员博士”、“商人博士”。(6月25日《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表示,各种数据统计显示,在职博士中,官员、企业家较多,对丰富学科文献贡献很小,控制这一比例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博士学术水平。吴晓求的说法自然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人民大学的这种举动,虽然不是主动作为,但是已经是一大进步。在媒体的关注下,在民众的聚焦下,当“官员博士”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的时候,又有多少大学能够承诺减少“官员博士”、“商人博士”?
表面上看,谁都有要求进步的权利。社会各个群体都想当博士,都能通过再学习深造实现博士梦,为何要单单控制官员和商人的数量?人家官员和商人为何就不能拥有一顶博士帽?对于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校园的“官员博士”、“商人博士”,我们当然是欢迎的,只要他们“热爱学习”,我们就应该同样鼓掌。只有知识多了,只有才华多了,才能更好推进社会进步。
但是,眼下“官员博士”和“商人博士”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乱象。比如说,原本就没有考上博士的资格,却通过权力成了博士,通过金钱成了博士。而且,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去上过课,即使去上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博士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而且换来的只是一个虚名而已。
“官员爱博帽”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来说,拥有了博士的头衔,就显得高大上了,有了升迁的资本。另一方面,拥有了这样的头衔之后还能够在工资增长上占据优势。有名有利,官员如何不对博士的帽子情有独钟?这说明我们的用人制度是不合理的。检验一个人的政绩,需要看他的成绩,是不是百姓喜爱的,而不能看他是博士还是硕士。这需要打破唯学历是从的用人体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官员爱博帽”的背后是什么?其实还是“学校爱官帽”。对于“官员博士”、“商人博士”身上存在的问题,学校不会不知道。比如说,考试的成绩不咋的,比如说没有上课的时间,这样的人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一路畅通无阻成为博士的?这里面必然有某种交易。其实,这也佐证了一个事实,学校喜欢官帽,喜欢商帽。官帽来了,就可以换取政策的照顾。商帽来了,必然就是财源滚滚了。而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博士会是什么水平,那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教育是教育,别和官帽、商帽搅和在一起,那让学术何以安身?人民大学的新举措是值得叫好的。但是,这不应该是人民大学“一个人”的孤独和寂寞。其他大学何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