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禁毒宣传也要实现“互联网+”

刘勋

2015年06月25日14:5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假如吸食了毒品,你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近日挂牌成立的甘肃省禁毒教育基地一个名为“吸毒后的自己”软件给出了答案。当市民张女士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移步到软件人脸照片采集区,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张女士目前的照片、吸毒5年后的照片及吸毒10年后照片。看着屏幕上后两张自己“吸毒后的照片”,爱美的张女士吓了一跳,照片上的她脸上长满了红斑,眼窝发黑,目光呆滞,就跟毁容了一样(6月24日 法制日报)。

对于毒品,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视角都能窥见其贻害无穷的狰狞面孔,因此禁毒成为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社会性问题,如何遏制吸毒人数的增长则成为禁毒的最大难题之一。禁毒工作内涵十分丰富,基本上包括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禁毒国际合作、打击毒品犯罪等方面,对于禁毒工作的要求,宣传教育始终处于禁毒工作的前哨位置,强化群众对毒品的认知,最大限度地普及毒品知识,防患于未然是禁毒工作最理想的状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曾多次谈到“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可以看出一旦染上毒瘾后,个人与社会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也反衬出禁毒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价值。宣传教育却是遏制毒品问题成本最低的方法,所以必须将宣传教育摆在禁毒工作的最前沿,并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传统的说教式禁毒宣传教育不仅影响面窄、成本高,而且无法令人感同身受,即便是具有冲击力的图片也因为是别人的故事,宣传教育容易落入旁观者效应造成效果不佳。因此,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除了传统的摆展板、开讲座等方式之外,方式及内容也应该紧跟信息化的时代步伐。

甘肃省禁毒教育基地的这款名为“吸毒后的自己”的软件无疑是禁毒宣传的创新典范,它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客户体验的优势,即便是款游戏,体验群众对于毒品对自身健康虚拟式的破坏绝对是触目惊心,这样的体验让陌生的毒品危害同自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而实现良好的禁毒宣传效果。既然这款“吸毒后的自己”软件能够实现毒品危害身临其境的效果,公安部门完全可以将其大范围推广,借助新闻媒体对其进行广泛宣传,如果能让这款承载着禁毒功能的游戏软件风靡网络,那么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就会摆脱影响面窄、成本高的缺陷。

从禁毒经验而言,如何防止青少年接触毒品是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就指出国内吸毒人员低龄化、多元化趋势明显,截至2014年底,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互联网宣传还具有所有传统宣传教育方法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最贴近青少年。

因此“互联网+”无论从技术优势还是影响力度都应是禁毒宣传教育未来努力的方向。在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互联网+”的时代,始终处于禁毒工作前哨位置的禁毒宣传教育也应该顺势而为,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开辟新的阵地。

分享到:
(责编:张思茵(实习)、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