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扬子晚报:陷入情绪化的公共议题讨论是徒劳的

乾羽

2015年06月19日09:08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朋友圈“建议人贩子直接判死刑”的刷屏,被证实为是一个营销。但引起的争论,却远未平息。

如何打击、治理贩卖儿童犯罪,是一个严肃而迫切的公共议题,有关这个公共议题的话题,在社交性质的微信圈中广泛传播并不是坏事,这可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但遗憾的是,在话题传播过程中,人们似乎陷入了两种情绪化表达:一种情绪激动,坚定认为,贩卖儿童应该坚决执行死刑,而没有想到这种建议的可行性如何,可能的后果是什么;一种看似理性,坚持认为,建议死刑者过于肤浅,是瞎胡闹,而没有看到这种建议背后的舆情诉求是什么,隐藏着怎样的表达。

结果,两方在各自表达完观点之后,陷入了一种争锋相对的言语对抗中。这种对抗,看似丰富了舆论内容,增加了舆论热度,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缺陷是,双方都比较激动,把捍卫自己观点的权威性与正确性当成唯一目的,忘记了公共议题是什么,解决公共议题的切实路径是什么。对于辩论双方来说,最终可以接受的结果不是共识的达成,而是我的观点占据了上风。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情绪化的交锋和攻击不可避免,而公共讨论该坚持的原则,如理性与尊重则可能被抛在了脑后。

因此,微信传播贩婴者应该判死刑有情绪化的成分,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人们在转发时也在表达一种强烈的舆情诉求:贩婴问题应该得到治理,贩婴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即便,反对一刀切执行死刑者看到了赞同者的情绪化,也应该看到这种诉求的真诚与迫切。如果只是看到了问题,而没有看到诉求,只是看到了情绪化,没有看到责任感,就可能误伤很多转发者的热情,同时也会将思考的重点放在对情绪化的批评,甚至放在对不同观点持有者的攻击上,从而忘记了公共讨论的核心议题。这必然导致不同观点者之间的对峙,也会造成公共议题讨论的表层化。

其实,除了贩婴者是否应该执行死刑需要讨论外,还有一个根本问题也需要讨论,那就是如何提高社会整体的防范和治理体系。现有法律中,对比较恶劣的贩婴行为,也可以追究死刑;而且可以确定的是,执行死刑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从务实的角度看,比执行死刑与否更重要的议题是,如何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执行力,建设社会预防机制,以让贩婴行为不发生或很容易被查处。这才是一个更迫切的讨论话题,也是一种探讨问题的务实角度。

公共议题需要全面展开,需要深入探讨,也需要不同立场的观点进行激烈交锋,只是在交锋时应该有一个基本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思维和冷静包容的态度进行讨论,而不是从一开始就让公共议题的表达陷入一种情绪化的对抗当中。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