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长江日报:人性城市当急人所急

段久惠

2015年06月19日09:06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64岁魏婆婆到唐家墩路的一家银行办理业务,因为内急,请求用一下银行厕所却遭拒,只得花费大量时间找公厕,却无奈憋不住尿了裤子。至于拒绝理由,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银行厕所不对外开放是行规,主要从安全角度考虑。(6月17日《武汉晚报》)

其实人人都有可能遇到“内急”却苦于找不到厕所的情况,在见诸报端的这类遭际里,不少都是老年人,很重要的原因是老人年龄大,生理机能无法和青壮年相比,行动能力也较差,他们可以说是弱势群体。如果说弱势群体的被关爱和保障水准,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一条最低要求标准线,那么,面对老人的无奈和尴尬,最应该羞愤的,是一些人员的办事傲慢;面对老年人借厕所被拒,不能不被追问和反思的,是一个机构的友善程度。

在魏婆婆的案例里,该银行固然不是像商场、图书馆、医院这类的公共场所,并没有哪条城市管理条例硬性规定其必须对外开放厕所的义务,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个城市银行的下属街道分行,是涉及到怎样高级别的金融信息的“安全考虑”?到底是严格遵守“不对外开放是行规”的办事严谨做派,还是自恃店大,不通融不变通的服务意识缺失?

俗话说“人有三急”,而情急之下与人方便,也是一种善举。虽然银行的主打业务是金融服务,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单纯秉着“服务”二字,让步履蹒跚着急如厕的老人借用一下自家的厕所,也是符合情理的。毕竟不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多一份温情的人性化,也能为企业加分。

当然,问题更关键处还是在于城市公共厕所还不是遍地都有,以至于有时老人没办法选择公厕而被迫去往银行。试想一下,当城市公共规划充足,沿街有着合理数量公共厕所的修建,并配上容易识别的标志,老太太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城市发展的目标应该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加便捷与美好,这当然少不了公共设施配套服务的到位。城市发展规划中的细节,往往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和温度,诸如公共厕所之类,与民方便,不可或缺。不过,鲜有法律或强制性规定对这些城市细节的建设进行突出强调,所以我们其实也可以说,从公共厕所的修建也能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水平与高度。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