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京华时报:忆廖静文先生

荣宏君

2015年06月18日09:12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忆廖静文先生

  绘画大师徐悲鸿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而了解徐悲鸿的生平往事多是通过阅读《徐悲鸿一生》这本书来获得的,该书作者就是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全书除了对悲鸿大师人生和艺术的详细介绍之外,其余的笔墨就是廖先生对徐悲鸿的无尽的思念和浓浓的爱恋了。

  几十年来,廖静文一边研究徐悲鸿的艺术,一边宣扬徐悲鸿的精神。对于喜爱美术的年轻人,她也像徐悲鸿先生一样给予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勉励。我喜爱绘画,最初认识廖静文先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美术馆。那时候许多展览都能看到廖先生的身影。一开始怯于身份不敢贸然和她接近,后来看到,她对每一个向她请教的年轻人无不细心地释疑解难,渐渐地在一些展览上我也试着接近廖先生,就《徐悲鸿一生》一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她,廖先生每每细言细语地给予我详尽的解答。

  1999年,我参与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聂荣臻元帅百年诞辰书画展”布展和接待任务,记得开幕式是在下午三点左右,廖静文先生中午十二点刚过就到了,当时展览馆没有人,我便陪着廖先生在展馆看画。廖先生很仔细地欣赏每一幅参展作品,当看到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作品时,便驻足给我详细讲解。展览看完时,廖先生便问我:“小伙子,你的怎么样了?”其实当时我正处在矛盾期,绘画遇到瓶颈,对自己几乎完全失去信心!于是便吞吞吐吐地向廖先生说出了心中的困惑。廖老听后开导我说:“要相信自己,选择一条绘画道路要一直走下去,坚持就能成功,悲鸿也是这样走来的。”廖静文先生的鼓励给了我极大的动力,也促使我一路走到今天。

  2003年,我偶然得到几封徐悲鸿致周扬的信札,信中反映刘海粟在上海沦陷期间的历史问题,随后我便准备创作《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我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那一段历史,决定回避双方的家属。书成后,因为担心廖先生有看法,我没有敢去拜见她,而是让《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杨时旸将书带给廖先生。后来杨时旸告诉我,书中的观点得到了廖先生的肯定,并鼓励我把更多的美术史真相挖掘出来。

  2013年10月,我去新街口徐悲鸿纪念馆看望九十高龄的廖静文先生,当我拿出刚刚再版的《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呈给她时,廖先生突然大声说:“荣宏君,我认识你。你写了《徐悲鸿与刘海粟》,年轻人,不错不错。”我看又得到了廖静文先生的鼓励,忙把要创作《徐悲鸿在广西》一书的计划告诉她。老人说:“你好好写,写好了我给你题写书名。”这两年我因创作任务繁杂,《徐悲鸿在广西》一书迟迟没有动笔,没想到廖静文先生却永远地走了!

  在廖静文的眼里,徐悲鸿不只是丈夫,更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她从1945年起,七十年来,不仅典守对徐悲鸿深深的爱恋,更是时时刻刻不忘弘扬徐悲鸿的艺术精神,希望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曾有记者问廖静文先生:“徐悲鸿去世这么多年,您是否孤独?”廖先生说:“有时候我越来越觉得孤独了,越来越想念悲鸿了。那种孤独的想念是很痛苦的,也可以说是很残酷的。”

  如今,孤独的廖老却并不孤独地走了,因为她终于可以见到她苦苦思恋的爱人徐悲鸿!廖先生,一路走好!  (荣宏君)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