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南方日报:对“原名”应给予必要尊重

潮 白

2015年06月17日08:4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旋即引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但这还只限于民间层面。6月9日,四川大学则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反对声音就此上升到了官方层面。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还透露,校方如今“已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教育部的回应则称,此一更名符合某个法、某个暂行规定以及某个暂行条例,并无不妥之处。

即使事态没有这么“针尖对麦芒”,在下作为旁观人等,也无意介入纠纷,更无意评判是非。然而语云“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在下虽不敢自诩清楚到哪里去,但有一点决不含糊,那就是我们应当对“原名”给予必要的尊重。因为已改的和要改的品种太多,改校名之外还有动辄备受瞩目的改地名,只好以“原名”来笼而统之了。我不知道神州大地上如此频繁的更名,是否中了孔夫子“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余毒,但是我清楚诸多变更对原名而言,正缺少必要的尊重。

以我的有限观察,地名及校名的更改大抵遵循着两个规律。地名的更改往往是“直奔要害”,由地方土特产径直披挂上阵,目的是要一下子抓住大家的眼球,像我已经举了无数次例子的“思茅”成“普洱”、“徽州”成“黄山”等等。校名的变更呢?正相反,往往是要让你不明所以,刻薄地说是要“淆乱视听”。本来先前一目了然的工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已经给各地弄出了多少花里胡哨的名堂?去年笔者忝列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面试考官,一个惊讶的发现是对考生来自的不少高校极其陌生,甚至判断不出位于哪个省市区,这当然与我的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但改校名把大家给改晕了,恐怕也难逃干系。比如,当“泸州医学院”成为“四川医科大学”,眼下作为关注的焦点我们是把它记住了,之后呢,当新闻退出公众视野之后呢,会不会想当然地以为它在成都?此一番,四川大学的表态也间接证实了我所发现的“规律”。他们这样解释为何反对:主要是因为“四川医科大学”的简称易与华西医科大学(2000年9月已并入四川大学)历史曾用名“四川医学院”的简称“川医”混淆,而“川医”是社会对华西的公认品牌,更名后可能导致社会公众产生四川大学没有医学学科的误解。

不知怎么搞的,写着写着,思绪一下飞去了1600年前的南朝刘宋。刘穆之给开国皇帝刘裕建议:“但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那建议是针对刘裕的字实在拿不出手而说的,但后面的“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用于现今的更改校名上却颇能一语破的。纵观已经改定了的形形色色的新校名,无非是“升格”嘛,无非给人的感觉是我校无所不能,名头叮当作响嘛!不过,正像《围城》里那个路边的寻常旅馆也叫做“欧亚大酒店”一样,貌似“大”了,但如鲁迅先生所说,皮袍下其实藏着“小”,给方鸿渐他们一住进去,马上就露了怯。

我不是说,校名更改不得,但像我们现在,根本没到非改不可的地步而一定要改,则需三思了。种种做法归结到一起,表明对“原名”给予必要的尊重还有相当漫长的认知过程。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