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南方日报:锲而不舍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求

迅 之

2015年06月16日08:41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的面试测试,结果引起了部分农村考生的不满,原因在于考古系要求考逛博物馆、工地现场勘查等,而一些农村考生受制于地方条件限制,压根就没去过博物馆,也自然无从答起。针对农村考生的不公平,今年高考期间也因陕西高考语文科的作文而一度沸沸扬扬,作文题目大意是,女大学生举报在高速路上违反交规的父亲引发争议,考生可给女儿、父亲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一名来自陕西阎良的农村学生自曝家事,痛诉不知如何提笔,他这样写道:“尊敬的老师,高速公路对我而言,也只是电视上、报纸上和书本上的事。我走过的路只有乡间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镇里的马路……父亲,一个一辈子只和土地打交道的质朴农民,他怎么会有车呢?当然,他有车,那个爷爷手里就有的架子车。”这封信在网上广为流传,不少人指责考卷出题者对农村考生的漠视,对农村民情的不体察。其实,这样批评也有些以偏概全,作文题并不是考高速公路如何、考轿车如何,而是考亲情与法治孰轻孰重,如果连考什么都分不清,过分纠葛于有没有轿车,上没上过高速公路,也是矫情了些。上纲上线没有必要,但对农村考生略微不利也是存在的。毕竟农村考生还需要发挥想象力,而大多数城市考生并不缺亲身体验。

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特别是在一个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的时代,信息的流动前所未有,加上一些智能手机价格低廉,农民对网络的使用也逐渐增多。非要说农村考生这也没见过,那也没看过,未免是低估了时代的发展。就中学教育而言,电脑课早已是必修课,特别是高中,至少在较大的城镇中,电脑和网络教育并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非要说农村中学生这也不懂,那也没见过,就是空口白牙想说啥就说啥了。当然,能不能举出几个反例?也可能会有几个孤例,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以笔者个人视野所及,还没有听说哪个高中如今没有电脑。

更大的问题并不在于高中教育,而是在于农村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高中的比例并不高。由于高中与大学并非义务教育,在学费问题和就业难题的双重压力下,不少农村初中毕业生选择就业预期时间更早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辍学打工。近年伴随着高校录取率的一路攀升,大学变成大众教育,农村考生上大学已经不再难了,农村学生就读大学比例在上升,但是农村学生就读重点大学比例却显著下降。高等教育入学的城乡差距存在两个维度:农村学生读大学的绝对数量在增多,但就读重点大学的相对数量却在下降。

由此看来,农村教育的确存在问题,农村考生的困境的确存在。但是不是一团糟?是不是不可救药呢?却也不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投入的力度前所未有,这是事实,农村中学教育环境的改善是明显的。只是相较于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相较于农村考生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诉求而言,这样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然而,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不断努力,一定能迎来农村教育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