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羊城晚报:校训撞车是因为教育思路狭窄

何龙

2015年06月10日15:11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高考结束之后,考生们马上要面临选择大学问题。在分数所能覆盖的大学中,考生和家长大多会优先考虑大学的排名;对排名接近的学校,则主要考虑专业师资的强弱,估计很少有人会把校训作为选择的砝码。

作为高校,也将面临争抢高分学生的竞争。他们用以吸引高分学生的,除了强调学校名气之外,主要会以奖学金作为诱饵。近些年,一些学校还以非官方方式大秀校花,更少见有学校以校训为卖点。

也许因为标语口号太多且名不符实,人们对校训这种口号的“高仿品”不以为然,在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中,都不以校训作为选择的构件。

但校训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宣示、学术精神的标榜和学校文化的体现,北大就曾经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训闻名并吸引许多师生。如果校训平庸俗气略无创意,那么学校越有名气,其反讽意味就越强烈。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校训就充满了平庸与雷同。据媒体昨天报道,中国内地900多所本科院校的校训只用了600多个汉字。统计显示,605个汉字中有125个重复出现10次以上,重复出现100次以上的也有13个之多。重复出现的字,其组合也非常雷同,如208所高校使用了“博学”,136所使用了“厚德”,112所使用了“笃行”。如果用校训中的十大高频字进行组合,即可组成中国大学最通用的校训:“博学厚德笃行求实创新”。

假如按近似性列表,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多达十几所大学的校训都接近使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只是个别学校对个别字眼做了修改。这种毫无个性特点的校训,完全可以挪用到“厂训”、“企业训”、“公司训”上。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名校的校训: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天津大学:实事求是;浙江大学:求是创新;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 求是创新;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北大学校训:自强不息,知行合一;上海大学:自强不息……

从前面的“求是”到后面的“自强不息”,他们好像约好了一样共享这几个被用到“光滑”的字眼。汉语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他们为何对这几个字如此情有独钟?

这显然是求同思维的结果。在我们这个个性不被推崇的社会,人们唯恐因为个性语言被视为异类,因而无论是在场面上还是在文本里,都在使用被千万遍使用过的官样文字。这些文字已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认证,证明它们不带任何风险,而且用起来还驾轻就熟不费脑筋。

为了校训文字的稳当,北京大学甚至不敢沿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被广泛认可的校训,使得北大迄今没有明确的校训。去年,前北大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曾提出以“为国求学,努力自爱”作为校训,但在国内排行老大的北大如果没有国际视野(局限于“为国求学”)和爱他精神(局限于“努力自爱”),将如果跻身国际名校的行列?

而世界名校的校训则绝不雷同:“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斯坦福大学)“心手并用”(麻省理工学院)。“真理是我的老师”(牛津大学)……都无不彰显其明确的教育理念。

校训语言是教育思维的视窗,语言频道的宽窄反映了教育思路的宽窄。校训撞车,是在狭窄的教育思路和单一的价值弯道上开车的必然结果。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